法治润童心 梅乡护成长
闽清法院多举措搭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格局
近年来,闽清法院秉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精心打造“梅乡护未”司法保护品牌。该品牌以民事保护为基石、刑事审判为关隘、法治宣传为纽带、法治信仰为核心,推出“茉莉姐姐工作室”“圆桌审判”“法治课堂”“少年法典”“回访帮教档案”等一系列特色举措,织密司法保护网,用司法的温度与力量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清朗温暖的法治晴空。
柔性司法
筑牢家庭保护防线
闽清法院以柔性司法激活家庭监护责任,为未成年人守住“家的温度”。
不久前,在离婚案件家访中,承办法官发现8岁的小李随祖父母居住在杂物堆积的老旧木屋。小李因蚊虫叮咬皮肤红肿破溃,且幼儿园毕业后长期失学。针对其父母怠于履行抚养教育义务的问题,法院联合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依法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二人立即送小李入学,密切关注孩子身心状况;同时发出《训诫决定书》,要求二人提交悔过书并纠正失职行为。
近3年来,闽清法院在离婚、抚养权等案件中,累计向家庭教育缺失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及关爱提示46份,显著减少了因家庭纠纷导致的未成年人失管失教问题。为深化保护效果,法院还联合教育局、妇联、心理咨询机构成立“茉莉姐姐工作室”,创新“法官+心理咨询师+社工”联动模式,妥善化解大量涉未成年人抚养、监护等家事纠纷。
宽严相济
照亮迷途少年归途
面对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闽清法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宽严相济的司法举措,为迷途少年照亮回归坦途。
今年3月,一场特殊的“圆桌审判”在闽清法院开庭。法官、陪审员、检察官、辩护人及16岁被告人小杰与其父亲围坐一堂。庭审中,小杰父亲哽咽反思教育失职,小杰也坦言“被不良青年唆使迷失方向”,并承诺不再犯错。
这是闽清法院创新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方式的缩影。法院组建专业审判团队,构建“快立快审快结”机制,通过庭前社会调查掌握未成年被告人成长经历、犯罪原因,量身定制庭审教育方案,将法治教育与心理疏导贯穿庭审全程。
今年以来,法院已审结各类涉未成年人案件129件,其中从严惩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人,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妥善化解抚养权、监护权等民事纠纷125件。
普法帮教
播撒法治希望种子
“原来法律不仅能惩罚坏人,还能保护我们!”参与完模拟法庭活动后,一名学生感慨道。今年5月,闽清法院将校园欺凌真实案例改编成“模拟法庭”的审理案例,让学生化身“审判员”“律师”,完整还原庭审流程,直观感受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这是“法院开放日”特色项目,3年来已吸引2000余名师生参与沉浸式法治教育。
为延伸普法触角,闽清法院构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选派26名资深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2023年以来开展防欺凌、网络安全等专题授课312场;编发《青少年法律防护手册》5000余册,用漫画、案例解读法律条文;打造“少年法典”数字平台,通过动漫短视频、互动游戏突破时空限制。
在普法之外,闽清法院还建立“回访帮教档案”,通过阅卷、家访、社区沟通等方式,为每位少年定制“一案一策”帮教方案。因盗窃被判刑的小卢,在法院联合社区、学校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下,不仅学会汽车维修,更重拾生活信心。法官定期回访,关心少年学习、交往情况,指导家长科学陪伴,为迷途青春铺就向阳之路。(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董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