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稻鱼模式成效斐然》
在罗源,一种创新的稻鱼模式正展现出勃勃生机。无人机飞播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它如同天空中精准的播种使者,高效地将稻种播撒在田野间。而生态养鱼与水稻种植巧妙融合,构建起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在稻田里,鱼儿游动觅食,它们以害虫、杂草为食,鱼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如今,罗源的稻鱼模式成效显著,稻穗饱满,鱼儿肥壮,既保障了粮食产量,又提升了渔业收益,还守护了生态环境。
无人机播种、稻田里养鱼到底收成怎么样?近日,罗源县西兰乡破石村的水稻种植基地交出了“答卷”——稻渔模式的水稻干谷平均亩产868斤,达到了预期目标。
专家们查看稻穗的饱满度。郑永兴 摄
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到西兰乡破石村,对今年5月初采用无人机直播耐贮藏、抗病、优质香型水稻“福香占”及稻田生态养殖鲫鱼“中科3号”进行现场验收,专家们现场考察了水稻无人机播种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田的实际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现场机收办法,最终测出稻渔模式的水稻干谷平均亩产868斤,通过现场验收。
“采用无人机飞播,播种均匀、够穗数,水平很高,奠定了产量的基础,所以今年的产量就比较高。稻田养鱼项目也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收成不错,都达到了预期目标。”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梁康迳说。
据悉,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深入西兰乡破石村,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攻克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确保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从而推动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惠及广大农民。(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郑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