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咏春拳亮相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福州咏春拳精彩亮相,成为文化交流独特的一抹亮色。福州咏春拳,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武术文化底蕴。拳师们在峰会的舞台上展示着咏春拳独特的招式,刚健迅猛的出拳,灵活敏捷的身法转换。这一亮相不仅是武术技艺的展示,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生动体现。福州咏春拳凭借其独特魅力,让非洲友人以及更多国际友人近距离领略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也为中非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新的桥梁,促进双方在文化领域的进一步相互了解与合作。
武师们展示福州咏春拳。
9月4日晚,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欢迎宴会上,中国艺术家们献上《携手同行·共筑未来》专场文艺演出。其中,来自福州的咏春拳武者带来精彩的表演。
问手、格手、冲锤、拦手……演出中,福州咏春拳的武师们身着传统服饰,静若山岳、动如江河,以矫健的身姿、精准的招式,将咏春拳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咏春拳由明末清初时期五枚师太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咏春拳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咏春拳协会会长郑祖杰与非洲咏春拳爱好者在排练咏春拳棍术。
咏春拳以“中线理论”为基础,注重实战技巧和快速制敌,其特点在于“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核心套路,以及独特的双人对练方式——“黐手”和“黐脚”。这些技艺在实战中展现出极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咏春拳不仅在中国广泛传播,还远播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武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8月24日,在福清南少林寺举办的首届世界南少林咏春拳大赛总决赛,为17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提供了一个交流切磋的舞台。(记者 王光慧/文 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