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助力种业振兴》
省农科院在种业振兴之路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精心选育推广良种,这背后是科研人员无数次的试验与探索。这些良种犹如农业的“芯片”,是丰收的希望所在。优良的种子具备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不同环境的优势,能在广袤的田野里茁壮成长。农科院通过各种渠道将良种推广开来,无论是小型农户还是大型农场,都能从中受益。当这些良种播撒在土地上,它们便开始孕育丰收的梦想,凭借自身的优良特质,最终为农业带来好收成,有力地推动了种业的蓬勃发展。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粮食日的主题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眼下,在福州各地,田间地头一片金黄,收割机驶过,颗粒饱满的稻谷悉数归仓。
科研人员攻关水稻育种。记者 原浩 摄
“今年我们首次试种的再生稻‘甬优1540’大丰收,头季稻最高亩产625.39公斤。”罗源县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国胤表示,第二季水稻丰收在望,预估亩产约400公斤,“现在我们非常有信心实现增产增效。”
好收成,离不开好品种。近年来,省市县各级持续推进种业振兴,不断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并自主选育本土良种,推动“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双向发力,切实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走进位于仓山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地,抽穗中的水稻迸发着旺盛的生命力,300多个水稻新品种、新组合在这里上演一场激烈的“田间竞赛”。
今年,该院水稻所培育的“永芳优517”“宓乡优臻占”“野香优517”“野香优669”4个优质稻品种在福建省第十五届优质稻品种品质现场鉴评活动上再获金奖,为水稻优质“品种库”再添几员大将。
好种子繁育出来后,如何进一步推广?月底,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将首次在福州举办。届时,省农科院水稻基地将作为展会的田间展示之一亮相,设置8个展区,包括骨干型、成长型、苗头型、特专型、单产提升、“汕优63”等品种展区。
“通过新品种展示示范,种业企业和农民能直接到田间地头选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建福表示,在这里能多方面了解每个品种水稻的特性,科学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从而打通科研与市场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壁垒,推动行业有序发展,进一步助力种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记者 蓝瑜萍)
下一篇:福建部署开展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