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管理,这一举措意义非凡。明确规定老师不得“拖堂”,有力保障了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课间活动不少于10分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休息、放松和社交时间。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间隙得以舒缓身心,缓解用眼疲劳,活动身体,更有助于提升下节课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有助于营造轻松积极的校园氛围,让校园充满活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管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保障学生充足的课间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通知规定,中小学每节课间要安排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户外,通过适度活动、游戏、交流等方式放松休息。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按时下课,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课间活动一般不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学校应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并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各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活动,丰富课间活动内容。落实课间近视防控,指导学生通过远眺等方式放松眼睛,组织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
在场地方面,各中小学校要提前谋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及周边可以使用的体育、文化场馆,拓展活动空间,创设活动场地,配备活动器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记者 鄢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