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积极推行“一品一码”制度,全力守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一品一码”为每一件食品赋予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全链条进行信息追踪。在生产环节,企业详细录入原料来源、加工过程等信息;在流通环节,批发商、零售商严格扫码录入进出货情况。监管部门借此可实现精准高效的监管,一旦发现问题食品,能够迅速追溯定位,及时控制风险。这一制度不仅增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也让消费者能够更透明地了解食品信息,放心消费。
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福建给出的答案是: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记者在福建“一品一码”建设示范店——福州永辉超市华林店看到,肉蛋果蔬等多种食品价牌上印上了二维码,消费者拿出手机扫一扫,商品产地、供应商、质检报告等信息一目了然。
“‘一品一码’指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是食品的‘身份证号码’。”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陈圣杨介绍。
走进福建的商超不难发现,拿起一盒牛奶,扫一扫盒子的溯源码,牛奶产自哪间工厂的哪条生产线,由几号供奶罐、奶罐车运输等,都可追溯。
溯源码的背后,是福建政策支持和科技赋能。2017年,福建省出台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18年6月,福建省完成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整合了食用农产品入闽登记、食品追溯码赋码管理、追溯凭证管理等功能,在全省范围实现食品全过程可追溯。“福建打通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海渔、林业、粮储、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数据,构建起在闽企业生产经营食品的‘进、产、储、销’全过程食品安全体系。”陈圣杨说。
“一品一码”的食品是如何检测的?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测,福建还配备了1690名网格监管员、1.17万名网格协管员,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或进入田地,或到海上渔排,对不同的产品定期抽检,发现问题立即处置。
福州海峡蔬菜批发市场、海峡果品批发市场,是福州市最主要的水产、果蔬交易市场,约占本市水产、果蔬日交易量的七成。记者看到,这里有专设的食用农产品检测室,数台检测机同时运作,进场的果蔬需通过专门的采样通道,经过货主溯源卡登记、检查农产品身份信息,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才能领到“福建省食用农产品追溯凭证”,这张凭证详细地记录了一棵蔬菜何时翻地、播种、施肥、采收等“成长经历”。
甚至活鱼、活虾等水产品也能进行追溯。在福州马尾名成水产品批发市场,商户配备了溯源电子秤,溯源电子秤在称重交易的时候会打印含有追溯码的交易小票,消费者只需扫描小票上的二维码就能查看水产品的相关信息。“对追溯系统中监督抽检出的不合格产品,一是将不合格产品纳入黑名单库,禁止企业将不合格的产品通过追溯平台进行交易,二是通过对不合格产品的全环节追溯,监管人员和企业可以实时召回不合格产品。”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福建省主要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记者 周义)
上一篇:“演艺经济”兴起,如何站稳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