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投运意义非凡。这一工程宛如一条电力大动脉,架设在福州与厦门之间。它极大提升了福建地区的电力输送能力,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无论是城市中蓬勃发展的工业,还是百姓日常的生活用电,都将得到更稳定、更充足的保障。从能源战略布局来看,它优化了电力资源的配置,推动福建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向大步迈进,是福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经过72小时的试运行,16日23时55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以下简称福州—厦门工程)正式投运。
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输电线路。宋俊岭 何炜 摄
福州—厦门特高压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工程,总投资71亿元。工程起于榕城变电站,途经长泰变电站,止于集美变电站,新建1000千伏长泰变电站,扩建1000千伏榕城变电站、500千伏集美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新建双回1000千伏输电线路234公里。工程投运将进一步完善福建电网主网架结构,提升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能力,保障福建北部清洁电能外送和南部负荷中心受电,支撑闽粤联网工程发挥闽电送粤功能,更好地服务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新建1000千伏长泰变电站。宋俊岭 何炜 摄
提升福建“北电南送”输电能力。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福建电源与用电需求呈南北逆向分布,随着南部负荷增长和北部规划电源投产,省内“北电南送”规模将进一步加大。作为福建省第二条特高压线路工程,福州—厦门工程将进一步完善福建电网主网架结构,增强福建电网“北电南送”能力,提升福建沿海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将华东特高压主网架延伸至福建南部负荷中心地区,大幅提升福建电网外受电能力,提高厦、漳、泉等地供电可靠性;将为福建向广东输送电力提供坚强网架支撑,有力保障闽粤联网工程稳定发挥互联互通、余缺互济、应急互备作用,提升福建电网与周边省际电网的互联互通交换能力。
推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福建能源资源要素齐全,已形成清洁能源占据半壁江山、全品类电源协同发展的总体格局。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027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62.6%。从电源装机分布来看,2024~2030年,全省规划新增的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电源,总规模一半以上位于福建北部。福州—厦门特高压工程投产后,将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同时,工程建设还能降低系统输电损耗,有效节约输电线路走廊及土地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的重要举措。
福州—厦门特高压工程在建设中加快技术升级,将全面提升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福州—厦门特高压工程在交流1000千伏主变压器首次应用国产干式套管,研发挂网全品类国产芯片二次设备,强化首台套设备制造、安装过程管控,提升设备安全水平,是国家电网经营区首个“六精四化”(精益求精抓安全,精雕细刻提质量,精准管控保进度,精耕细作抓技术,精打细算控造价,精心培育强队伍,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特高压主设备智慧安装研究,制定油浸设备27项、开关设备11项质量管控指标,完成11项施工智能装备研制与迭代升级,实现了工艺指标在线监测、自动控制工艺流程。通过长泰站“智慧安装”示范应用,实现了特高压工程建设“过程可监控、质效可提升、数据可共享、结果可追溯”。工程在全线山地、高山占比达91.3%的地形条件下,线路基础机械化施工率达到39%。工程实施卫星普查、无人机详查、管控中心远程监控等方式协同运作,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环水保监管新模式,工程水土保持检测三色评价结论均为“绿色”。(记者 王永珍 通讯员 林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