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展望》
我国积极部署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中心,这一举措具有深远意义。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和产业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而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是推动新材料发展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国已明确规划路径,志在2035年使该中心进入国际第一梯队。这将整合各方资源,包括科研数据、产业信息等。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加速新材料的研发进程,提高生产效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这一规划体现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战略眼光,也预示着我国在全球新材料竞争格局中将占据领先地位。
今天(10月30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构建材料数据汇聚标准和融通平台,打造辐射全国的材料数据资源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到2027年,我国将搭建形成1个中心主平台、多个数据资源节点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开展材料数据产品开发应用,提供材料数据公益服务,助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35年,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体系全面建成并稳定运行,数据规模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介绍,建设材料数据体系,对于补齐新材料发展的基础技术短板,加速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进程,实现我国新材料的自主保障和国际引领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材料生产和应用国,2023年,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7.6万亿元,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人工智能+材料”的模式,可以降低新材料研发风险1/2以上、研发成本1/3以上,缩短新材料从发现到工程化应用时间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