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立场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在全球化的汽车市场格局下,中德汽车产业早已深度交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加征关税会破坏这种良性的产业互动,不利于双方的技术交流与市场互补。对于德国汽车工业而言,其在华有着广泛的合作与市场份额,加征关税可能引发中方的反制措施,从而冲击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并且也会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3日发表声明,反对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该协会认为,此举不符合欧盟利益,不仅会对欧洲消费者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还将阻碍欧盟本土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也不利于实现气候目标。
声明指出,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尤其会影响欧洲车企及其合资企业,因为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相当一部分电动汽车来自欧美制造商,而这些企业在华合作与生产是欧洲能源转型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中国的原材料和电池等先进技术,为欧洲电动汽车工业提供了保障,额外关税会使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更加昂贵,从而限制消费者购买。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电动汽车不会“涌入”欧洲市场。提升欧洲汽车工业竞争力应通过促进创新和自由贸易实现,而非依赖贸易保护措施。该协会呼吁欧盟委员会放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通过对话方式解决问题,与中国共同致力于保障开放市场、确保供应链安全以及实现环保目标。
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关税不会削弱中国电动汽车的地位,也不会提升欧洲车企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