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真:治好桃园七年“低产病”》
陈玉真犹如桃园的拯救者。桃园遭受七年的“低产病”困扰,产量低下,果农们苦不堪言。陈玉真凭借自己扎实的农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始深入桃园探究病因。她从土壤状况、果树品种、病虫害防治到灌溉施肥等各个环节细致分析。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良,调整土壤肥力,引入合适的修剪技术,采用科学的病虫害管理方案。在她的努力下,桃园终于打破低产的魔咒,产量逐步提升,曾经萎靡的桃园重新焕发生机,果农们也迎来了丰收的希望。
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
陈玉真:治好桃园七年“低产病”
最近,福安市上白石镇白石坂村的150亩桃子丰收上市。这得益于在这里挂职的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玉真的帮助。
陈玉真。记者 石美祥 摄
2016年,白石坂村“两委”从山西引种了150亩白凤桃,试种几年都少花少果。村里邀请了不少专家前来“问诊”,但收效甚微。
2021年7月,陈玉真到白石坂村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解决桃树收成不好的问题,她联系了10多位专家多次实地勘察,发现桃树产果少是因为品种适应性差,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太大,需要高接换种或重新种植其他需冷量低的品种。
于是,陈玉真组织专家创建了“科特派+第一书记”的科技服务队,并联合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实验站,建设低温桃新品种示范基地,分阶段将村里的旧桃园改造为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方面,对原有的40亩老桃树进行高接换种,以尽快实现桃树结果;另一方面,试种50亩脆红桃、鹰嘴桃、金霞早油蟠桃等新品种桃树。
此外,陈玉真利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项目经费新建了大棚设施,引进设施避雨栽培模式。去年5月,这些桃树成功挂果,口感甜度表现也十分优异,村里7年来首次有了桃子销售的收入。
“村里试种的桃树品种,挂果期比穆阳水蜜桃早两个月,这样更有利于桃子的销售。”陈玉真说,今年村里的桃子产值有望突破50万元,明年整个桃园将迎来盛果期,产值将达150万元以上。
目前,陈玉真正围绕白石坂村桃产业园,打造农旅观光生态产业园。为此,她组建福建省特派员团队实施科技帮扶,为当地培训果农200多人次。
白石坂村还有500多亩分散的茶园,因为茶树品种一直没有更新,导致茶产业发展滞后。陈玉真发挥自己的技能强项,举办了十多次田间课堂,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植。她继续利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项目经费,新修了16条共计4000多米长的农业生产步道,将分散的茶园连接起来,方便村民上山施肥、喷药、采摘茶青等。
今年7月,陈玉真的驻村工作就将结束,她正争取成为福安市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继续为白石坂村的村民和产业振兴服务。(记者 陈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