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低糖水稻实现规模化生产,这是农业领域的一大重要成果。低糖水稻的成功规模化,有着深远意义。一方面,它适应了现代健康饮食的需求,为糖尿病患者等对糖分摄入有特殊要求的人群提供了理想的主食选择。另一方面,从农业生产角度看,这一成果凝聚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体现。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建立完善的农田管理体系等,不仅保障了低糖水稻的产量,也提升了品质,有望为福建农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国粮食产业中也具备独特的示范价值。
近日,福建首个自主研发的低糖杂交水稻品种——“清优308”,在明溪县盖洋镇多个田块开镰。作为全省最大的低糖水稻种植基地,该镇今年推广“清优308”350亩。
据悉,今年明溪县早稻生产期间,遭遇了长达两个多月的降雨,但“清优308”依然有较好的田间表现,稻谷颗粒比较饱满、颜色金黄。实地测产结果显示,该基地“清优308”平均亩产湿谷615.47公斤、干谷465.73公斤。
低糖水稻品种稻米含有丰富的抗性淀粉,人体摄入后不易分解为葡萄糖,在增加饱腹感的同时,不会引起血糖浓度大幅波动,对糖尿病患者友好,具有较高的市场开发前景。目前,市场上的低糖水稻多为常规稻品种,普遍存在口感硬、黏性小、食味性差等不足,同时产量低、生产成本高、适应性不强,难以大面积推广。
“清优308”是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绿色健康、高抗性淀粉、低升糖功能、加工型水稻新品种,于2021年通过省级审定,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食用。该品种稻米不需要陈化,当年就能加工成米粉等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清优308”已经开发出了多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食用的产品。
“‘清优308’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早稻的积极性。”明溪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吴瑞金表示,由于效益较低等原因,一些农户早稻种植积极性较低。种植高附加值的特色功能稻新品种,是摆脱目前困境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在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支持下,明溪县农业农村局通过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方式,在盖洋镇推广种植“清优308”350亩,极大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曾德林 胡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