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建设:更先进且强大》
中国新一代北斗导航的建设呈现出诸多卓越之处。在技术层面,它采用了更精密的定位算法与更高灵敏度的信号接收技术,使得定位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米级精确到分米甚至厘米级,能满足如自动驾驶、精准农业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需求。卫星性能大幅提升,其通信能力增强,可传输更多的数据信息,抗干扰能力也显著提高。地面段设施不断完善,数据处理更加高效。新一代北斗导航凭借这些特性,不仅能在国内提供更优质服务,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强大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11月28日)上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京组织召开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未来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
下一代北斗系统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将为全球用户和其他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提供覆盖地表开阔空间及近地空间的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高完好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下一代北斗系统将
优化星座架构,形成高中低轨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时空基准维持精度和自主运行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性能;
建设集成高效的一体化地面系统,实现资源弹性调度、数据共享使用、业务连续运行;
覆盖地表至深空的各类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不依赖卫星的定位导航授时手段融合的各类用户终端,实现用户多场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
按照计划,
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
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
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
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总台记者 刘洁 张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