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有着宏伟的探测计划,未来将目光投向小行星、火星、木星及其卫星。对小行星的探测,有助于深入了解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与演化历程,防范可能的小行星撞击威胁。火星探测旨在探寻火星的地质结构、气候变迁、是否存在生命迹象等众多科学奥秘。而针对木星及其卫星的探测更是意义非凡,木星作为太阳系中的气态巨行星,其卫星可能存在独特的地质现象与潜在的生命环境。这一系列探测计划彰显了国家航天局在拓展人类对太阳系认知、推动深空探索领域发展的决心与战略眼光。
10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和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介绍,在月球探测方面,未来我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在行星探测方面,将发射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
在月球探测方面,嫦娥七号要对月球的南极环境和资源进行探测,嫦娥八号将开展月球资源就位利用的技术验证。“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会构成我们正在论证的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两者还会联合对月球内部结构进行多物理场的综合探测。正在论证中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一些前沿技术验证,是多学科、多目标、大规模的科技活动。”杨小宇介绍。
在行星探测方面,未来我国将发射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据介绍,天问二号对小行星进行采样返回,对小行星的演化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进行研究。天问三号将进行火星采样返回,就像月球探测一样,对火星的环境进行探测。天问四号将对木星和木星的卫星进行研究,对木星的空间和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揭示它的奥秘。
下一篇:“史上最长”双11不再卷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