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8个城市试点开启》
为提升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性,8个城市开启试点。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在这8个城市中,将探索多种方式以满足境外人员的支付需求。以往境外人员在华消费、出行等场景下,可能面临支付困扰,如货币兑换不便、电子支付接入困难等。试点将致力于整合现有支付体系与国际支付方式的对接,无论是在商场购物,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境外人员有望更便捷地进行支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境外人员在中国的生活体验,也将进一步推动8个城市在国际交流、旅游、商务等领域的发展,展现中国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形象。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选取8个试点城市开放信用监管数据,支持移动支付平台核验个体工商户相关信息,以便捷开通网上商户、支持信用卡支付,有利于拓宽个体工商户的获客渠道,对于习惯信用卡支付的境外来华人员将进一步提升其支付便利性。
这是记者1日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的消息。
在当前消费场景中,境外来华人员习惯绑定信用卡进行移动支付,境内个体工商户普遍使用的微信、支付宝等个人收款码不支持信用卡支付。由于移动支付平台不掌握个体工商户登记信息,造成个体工商户开通商户收款码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严重影响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此次印发通知旨在解决上述难点。
通知提出在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山东济南、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广东深圳、四川成都和陕西西安等8个城市开展向移动支付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工作。据统计,本次试点的8个城市个体工商户总量约占全国9.3%,预计本次试点可服务覆盖1100多万个体工商户。
通知要求试点城市市场监管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加强协作,按照最小必要原则,采用“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开展数据核验服务,并为移动支付平台核查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提供参考。鼓励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适时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