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工作报告强调严防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在司法实践中,曾出现过一些将经济纠纷错误认定为刑事案件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经济秩序。最高法明确这一原则,旨在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避免因误判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通过严格界定刑事与民事的界限,引导司法机关准确适用法律,既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能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公平的法治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让企业在法治的轨道上安心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对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案件的审查,严防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46件72人,改判13人无罪。严惩对企业造谣抹黑、敲诈勒索等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