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河官场,曾有“带头大哥”的称呼,这一称谓曾在特定语境中流传。然而,随着规范和发展,“带头大哥”的说法逐渐被更正式的“主要负责人”所取代。这一转变体现了官场治理的进步与规范化,从带有江湖色彩的称呼到强调法定职责和领导地位的称谓变化,彰显了对公职人员职责的明确和对治理体系的完善。它意味着从以个人影响力为主向以法定职务和责任为核心的转变,有助于提升治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文/六神磊磊
一
“三河禁止红蓝黑广告牌”的事,有了通报:
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关键是这一句:“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
不少围观群众表示看不懂这一句,“主要负责人”到底是谁?为什么通报不直接点名?
今天就来进行一下技术型拆解。在读金庸之前,这其实正好是我的专业。
二
“主要负责人”,就是市委书记。这一点基本不会有什么疑问。
用金庸小说里的术语,就叫做带头大哥。
少林派主要负责人,那通常就是玄慈方丈;峨眉派主要负责人,那通常就是灭绝师太。都不会有别人。除非遇到极其特殊的情况,比如武当派主要负责人,宋远桥掌门也算,未必就是张三丰。
管一把手叫做“主要负责人”,这是体制内术语的通行惯例。好比说“烧五柱香的”,就是香主,也是通行惯例。
一个县里,其余的班子成员,包括副书记、副县长,是不称之为“主要负责人”的,类比少林派,达摩堂首座、罗汉堂首座虽然也很重要,但都不叫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答记者问”,那意思通常就是一把手答记者问;开会通知“主要负责人参加”,那就是让一把手参加。如果派副职去,上级大概就会不高兴,你最好就要主动解释你家一把手为啥缺席。
三
那么,为什么书记不直接叫书记,非要造个词叫“主要负责人”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起到一种缓冲,是“柔和的特指”。
先说对内的情况。
例如会议通知,需要让各单位一把手参加。
你发通知让“一把手”参加,或者“带头大哥”参加,明显不妥,显得不规范、不严肃;而说各单位书记参加,非但不妥,而且还有歧义,有的单位书记未必就是一把手,比如一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
毕竟体制内不同于武侠小说,没有“帮主”这个称呼。否则说各帮帮主、掌门人参加就行了。
所以就需要一个词“主要负责人”。至于谁是主要负责人,各家单位自己心里明白。
这是对内的情况。
还有对外的时候,“主要负责人”这么一个称呼,也很有用。
它可以故意扩大外延,起到一个模糊的作用。
“少林主要负责人答记者问”,就比“玄慈方丈答记者问”,显得更柔和,更有转圜余地,把具体的一个人模糊成了一个团体、一级组织。
对于外界来说,你只要知道这是少林的态度就行,不必深究具体是谁的态度,是玄慈还是玄难、玄悲。你甚至也不用深究有没有这个采访,反正采访的人没有名字,受访的人也没有名字,含糊对含糊,它就是个通稿。
更何况,许多要对外声明的东西,往往都是有争议的,甚至是负面的,那就更需要模糊了。
好比少林派要回应金毛狮王的事件,那就更不会硬邦邦搞一个“方丈回应”“首座回应了”,万一说劈叉了,大家都指名骂方丈骂首座。
如此一来,“主要负责人”这个称呼就显得好用了。
总结一下,就是这个词非常妙,当它想强调的时候,有强调的作用;当它想模糊的时候,又有模糊的作用。
对内、对圈里人,它有强调的作用;对外、对圈外人,它又有模糊的作用。
这就是“江湖切口”的博大精深。
四
先理解了这个,再说回对“三河禁止红蓝广告牌”事件的官方调查通报。
处理的应当就是书记。
反过来讲,不是当地一把手,也几乎不可能对城市提倡什么颜色、禁止什么颜色发号施令。那属于严重的僭越。
副职,可以提通行的要求,但一般不可以有个性的要求;通常可以禁“法有禁止”的东西,不可以禁“法无禁止”的东西。
余则成是副站长,如果站里卫生搞得不好,门牌擦得不亮,可以发火骂人,可以下令加班大扫除。这就叫通行的要求。
但是他不能说看站里黑白色调不顺眼,下令统统刷成红绿色调。
那站长可就要给他颜色看看了。
三河一度禁止红蓝广告牌,连红十字都成了绿十字,肯定是书记的意思。
于是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如今引发了批评,也处理了书记,为什么通报只说“主要负责人”?
记得之前说的两个字吗,模糊。
它可以达到一种双重效果:从程序上说,责任到人了;从实际效果上说,又让你搞不清楚处理的是谁。
小范围里处理,大范围里模糊;看似说清楚了,其实没说清楚;看似没说清楚,又仿佛说清楚了。
个人“污点”最小化,具体责任分散化,公众层面模糊化,麻辣火锅鸳鸯化。
五
那么就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三河的“带头大哥”当初为什么要禁止红蓝?出发点是什么?
让人猛一看还以为是皇马球迷,要禁了死对头巴萨的颜色。
事实上,越是了解体制、见过个别地方上大大小小的“一把手”的,对这一点反而越不会觉得惊诧。
不必想太复杂。大概无非是:一去算命了;二真的觉得红蓝色很土。
之前曾发过个推文,叫“总得让领导抓点什么”。
前文《刘欢的辫子》里,也说过一个小故事:我的平民老爹过去经常扬言,如果当了领导,就要剪刘欢老师的辫子。
那么,一个县市的一把手,想禁了几种颜色,又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的。
在一些商家看来,自己是被折腾了;但在个别地方的“主要负责人”看来,你在我地盘上赚钱谋生,又没查你又没罚你的,让你改个招牌咋了。
你瞧,现在一些诗人都支持三河领导,说不就是换招牌嘛,大红大蓝就是不好看嘛。
三河的负责人,表面上看,是输给了规则,实际上是输给了舆情;表面上是输给了舆情,其实是输给了风头,现在恰好正讲善待民营企业,搞好营商环境,他们却用小棍儿杵着人去改招牌。
作为围观群众,其实你就只记住一个:
总想统一招牌的地方不适合投资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