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预见了特朗普治下的美国
创始人
2025-04-22 13:23:35
0

《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书于 100 年前,却仿佛能预见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书中描绘的繁华表象下隐藏的贫富差距、道德沦丧,与如今美国社会如出一辙。盖茨比为追求虚幻的梦想不惜一切,恰似特朗普为实现政治野心而搅动局势。同时,书中那冷漠、自私的社会氛围,在如今美国政治极化、民众对立的情景中再度上演。它如同一个穿越时空的镜子,让人们看到 100 年前的美国与当下特朗普治下美国的惊人相似之处,引发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在出版一个世纪之后,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这部杰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

© Tatyana Alanis

2025年4月10日,《了不起的盖茨比》迎来它的百年诞辰。这部作品始终是对爵士时代的奢靡与魅力的经典写照 —— 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富足和无限可能的闪耀图景。然而,在这光辉背后,是一个梦想在腐败与恶意的侵蚀下逐渐凋零的世界。

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观察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社会日益加深的裂痕,他猜对了:他预见到这个国家在盲目追求浮夸和自我毁灭的冲动中所潜藏的悲剧。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并没有从字面意义上预测2025年特朗普式的政治,但它完美地捕捉到了一个世纪后会孕育出这种政治的社会形态。这部小说的先见之明不在于预言具体的事件,而在于剖析了一种权力可以肆意妄为、残忍行径可以掩盖痕迹的文化 —— 一个由冷漠之人主宰的社会。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冷漠的人是汤姆和黛西·布坎南,这对富有的夫妇住在长岛。黛西与她的旧情人杰伊·盖茨比重燃旧情,但当她那傲慢且长期不忠的丈夫汤姆与他们对质时,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婚姻中。随后,黛西开着盖茨比的车,在一场肇事逃逸事故中意外撞死了汤姆的情妇默特尔·威尔逊。之后,汤姆和黛西逃之夭夭,留下盖茨比走向毁灭。

1920年,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菲茨杰拉德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次公路旅行中 © 阿拉米图片社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对他们的评价,如今已成为许多人对当今那些无需承担责任的精英阶层的盖棺定论:“他们是冷漠的人…… 他们毁坏了东西和生灵,然后退缩回他们的财富之中,或者退缩到他们巨大的冷漠之中,不管是什么东西让他们维系在一起,然后让别人去收拾他们制造的烂摊子。”

菲茨杰拉德所写的是他眼中的世界。他认识许多像汤姆这样的人,富有、自命不凡且愚蠢。

很少有读者会提到丹·科迪,这位身家数百万的大亨是杰伊·盖茨比早年的导师。科迪 “是内华达银矿、育空地区以及自1875年以来每次金属热潮的产物”,他通过无情的投机积累了财富。当盖茨比遇到他时,他 “身体依然健壮,但头脑却开始变得糊涂”。正是那种让布坎南夫妇可以肆意破坏然后躲回财富庇护下的心态,也让像科迪这样的人因从地球上攫取一切所能获得的东西而得到了回报。

这样的人物,在已经掠夺了世界的财富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身边人的命运。事实上,从始至终,破坏的景象贯穿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叙述者尼克·卡拉威开头描述的 “是什么吞噬着盖茨比,是什么污浊的尘埃在他的梦想之后飘荡”,到小说精彩结尾处 “消失的树木,那些为盖茨比的房子让出空间的树木”。

《了不起的盖茨比》超越了书中人物的道德缺失,揭示了冷漠是一种政治力量。这不仅包括寡头阶层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还包括将掠夺等同于成功的观念。所谓的世界建造者们那种肆无忌惮的残忍,最近又在特朗普主义的黑暗幻想以及硅谷那愚蠢的座右铭 “快速行动,打破常规” 中得以体现。

一辆疾驰汽车的鲁莽驾驶者让盖茨比的派对戛然而止;这是一个关于像黛西这样 “糟糕的驾驶者” 留下的残骸的故事,他们破坏了一切然后一走了之,讲述了加速本身的破坏力。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冷漠不仅仅是疏忽大意 —— 它是一种行使权力的方式。这是一种笃定,即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承受你造成的破坏。

菲茨杰拉德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时,远离了如今这部作品所唤起的那种热闹狂欢。这部小说的大部分内容是1924年夏天在法国创作的,而菲茨杰拉德直到当年年底在罗马生活时才完成了这部作品,当时正值墨索里尼新近建立的法西斯政权的阴影笼罩之下。

在创作这部小说期间,菲茨杰拉德沉浸在对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的研读中。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之后,斯宾格勒的作品才被翻译成英文;菲茨杰拉德是从其他作家那里获取关于斯宾格勒思想的。但他吸收了斯宾格勒所描绘的那个世界的观念,在那个世界里,渴望权力的领导人从变得愤世嫉俗和衰败的文化中崛起 —— 这些观念后来被纳粹所利用。菲茨杰拉德回忆起自己对斯宾格勒所描述的文明衰落感的回应 —— 他称之为 “帮派统治…… 世界沦为战利品”。菲茨杰拉德从这些来源中汲取了一种普遍的文化衰落感,在这种感觉中,希望既显得至关重要,又似乎注定要破灭。

1974年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场景,布鲁斯·邓恩饰演汤姆·布坎南,米娅·法罗饰演黛西·布坎南,山姆·沃特斯顿饰演尼克·卡拉威,罗伯特·雷德福饰演杰伊·盖茨比 © 盖蒂图片社

2017年1月19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就职典礼的前一天,埃隆·马斯克、伊万卡·特朗普和杰夫·贝索斯在华盛顿参加一场烛光晚宴 © 道格·米尔斯/《纽约时报》/雷杜克斯/艾耶文图片社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是一种文化如何对其道德力量开始衰退这一现实做出回应,尽管这种回应可能很模糊。盖茨比对梦想的浪漫忠诚放错了地方,最终也具有毁灭性,但他对梦想的信念意味着他至少还保留着自己的灵魂。如果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支持斯宾格勒的观点,那么汤姆·布坎南就会成为这部小说的悲剧英雄 —— 一位在西方衰落的暮色中崛起的恺撒。然而,汤姆是一个恶霸和偏执狂,一个冷漠、愚蠢的人,仅仅因为世界允许,他就获得了胜利。《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预言性不在于提出一种关于衰落的政治理论,而在于捕捉到了一个被原始权力所奴役的社会的情感逻辑。

这部小说并非完全站在盖茨比一边 —— 他自欺欺人且触犯法律 —— 但它赋予了他梦想的尊严。相比之下,汤姆没有悲剧色彩。他没有思想,只有本能反应,比如他对盖茨比追求黛西的愤怒,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恐慌发作:“我想现在最时髦的做法就是坐视不管,让某个无名小卒去勾引你的妻子…… 如今人们一开始就嘲笑家庭生活和家庭制度,接下来他们就会把一切都抛诸脑后,然后搞黑人和白人通婚。”

汤姆从优生学书籍中汲取了这些观点,如今与之类似的书籍则会拥护 “大置换” 理论。一个世纪前,这被称为北欧人种优越论,而汤姆向听众滔滔不绝谈论的那本书《有色帝国的崛起》(作者戈达德),其实就是洛思罗普·斯托达德所著的《有色人种对白人世界霸权的挑战》的翻版,后者是当时一本真实存在且颇受欢迎的优生学檄文。尼克对汤姆的长篇大论尖刻地补充道:“他满嘴激昂的胡言乱语,情绪激动得满脸通红,仿佛看到自己独自站在文明的最后一道屏障上。”

汤姆对盖茨比崛起的恐慌,表现为种族偏执,不过是一种发脾气的行为,是从基于支配欲和恐惧的原始本能中发泄出来的。他不过是一个有藏书的暴徒 —— 当他感觉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时,就会在二手的意识形态中翻找说辞。

菲茨杰拉德写的是一部关于他周围世界中人物的社会现实小说 —— 他认识许多像汤姆这样的人,富有、自命不凡且愚蠢。一个世纪后,他们依然存在,还在寻找意识形态来为自己的统治地位辩护。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掌管着美国。他们采用危言耸听的言辞 —— “西方衰落”、“入侵”、“置换” —— 并非因为他们是预言家,而是因为他们是掠夺者,在为菲茨杰拉德曾警告过我们的那种 “强烈的恶意” 找借口。特朗普主义利用人们对文化崩溃和人口结构变化的焦虑,将进步描绘成衰落,坚称美国必须强行重塑自身,以重现一个被神话化的过去。

如果说这种恐慌背后存在一种哲学暗流,那就是如今 “黑暗启蒙” 意识形态家们重新唤起的那种普遍的衰落主义 —— 这些新反动分子将独裁怀旧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伪装成实用主义。这些运动摆出一副思想严肃的姿态,但提供的只是从对历史极不严肃的解读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陈腐不满。 “黑暗启蒙” 主张用由强大的行政长官领导的独裁统治取代民主制度,这种统治常被比作企业管理。

1949年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场景,麦克唐纳·凯里和艾伦·拉德坐在车里 © 盖蒂图片社

2025年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和副总统JD·万斯在华盛顿参加总统就职典礼 © 肯尼·霍尔斯顿/《纽约时报》/MEGA图片社

与此同时,像亿万富翁科技投资者、贝宝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认为,民主本质上与资本主义不相容,应该为了效率、稳定和等级控制而将其废除。在他2009年的文章《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自白》中,蒂尔写道:“我不再相信自由和民主是相容的。” 他还认为,自1920年以来,福利受益人数的增加和投票权的扩大使得 “资本主义民主” 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蒂尔通过在经济上支持与他观点一致的候选人,将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其中包括美国副总统JD·万斯,他为万斯的政治竞选活动提供了大量资金。反过来,万斯似乎也认同这些反民主的观点。一些 “黑暗启蒙” 思想家宣扬 “加速主义”,试图加速现有体系的崩溃,为独裁统治铺平道路,而万斯曾说:“人们基本上得接受这一切最终都会自行崩塌…… 当不可避免的崩溃到来时,你要以一种实际上更好的方式重建这个国家。” 在他们急于加速他们所认为的不可避免的衰落时,他们听起来就像黛西·布坎南一样,声称开得更快就能拯救我们所有人。

像蒂尔、埃隆·马斯克和唐纳德·特朗普这样的人似乎觉得民主令人厌烦,因为民主是一种权力分享的理论。那些赞美效率、主张摆脱民主问责的科技大亨们把自己想象成天生的统治者,重新确立保护他们特权的等级制度。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他们所嘲笑为过时的民主和经济基础设施,才使他们得以崛起。

科技亿万富翁们所颂扬的未来实际上是一种倒退,他们通过超人类主义编织永生的幻想,声称科技将把他们变成超人,或者借助人体冷冻技术将自己冷冻起来,试图将他们的统治地位冰封起来。他们和菲茨杰拉德1922年的伟大短篇小说《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中的富有财阀没什么两样,那个财阀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寓意深刻的名字华盛顿,他试图贿赂上帝,但没有成功。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描绘的世界里,美国已不再崭新。它被过度开发、被收购、被烧毁。

特朗普主义及其相关意识形态认识到,权力很少会易主。《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杰伊·盖茨比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民主失败的悲剧。他的财富常常让人误以为这部小说描绘的是一个鼓励社会向上流动的社会,而实际上,在一个告诉他财富是衡量其成功标准的社会里,盖茨比只能通过犯罪手段来获取财富。他被自己救赎愿望的腐败所毁灭。

马斯克和特朗普摆出救世主的姿态,但他们一心只想掠夺 —— 掠夺资源、剥削劳动力。菲茨杰拉德也明白这一点:那些声称要建设未来的力量,留下的只有破坏。灰烬谷,这个位于盖茨比的豪宅和纽约市之间的荒凉之地,象征着隐藏在财富魅力背后的道德和社会衰败。它的灵感来自历史上位于法拉盛的科罗娜灰烬堆 —— 那是绵延数英里的煤渣和垃圾堆积而成的高耸山丘,横亘在曼哈顿和长岛之间 —— 这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希望在这里破灭。菲茨杰拉德将其描述为 “一个奇异的农场,在这里,灰烬像小麦一样生长,形成一道道山脊、一座座小山和奇形怪状的花园;在这里,灰烬幻化成房屋、烟囱和袅袅升起的烟雾,最后,经过一番超凡的努力,幻化成一些人影,他们在尘土飞扬的空气中隐约走动,已然摇摇欲坠”。

1949年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场景 © 阿拉米图片社

2024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琳达·麦克马洪、埃隆·马斯克和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参加 “美国优先政策研究所” 举办的晚宴 © 蒋海云/《纽约时报》/雷杜克斯/艾耶文图片社

这些描写让人想起T.S. 艾略特的《荒原》,同时也让人联想到葬礼仪式上的用语:尘归尘,土归土。灰烬谷除了余烬什么也没有,那是一个消耗一切的体系的残余。生活在那里的工人们已经逐渐化为尘土,他们的抗争徒劳无功。

灰烬谷是像丹·科迪这样的人留下的伤疤,他们通过从地球上攫取价值积累了财富。这片焦土展现了掠夺和剥夺所留下的后果。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灰烬谷不仅仅意味着道德败坏,还意味着生态崩溃,是无节制的剥削之后留下的荒芜景象。当尼克在盖茨比被谋杀前的最后一个早晨,看到盖茨比豪宅里 “多得无法解释的灰尘” 时,这是一个预示着即将降临在他身上的事情的征兆 —— “那个灰蒙蒙、奇形怪状的身影” 拿着枪朝他走来。

留下的只有尘土 —— 这是对被一个自我消耗的体系化为徒劳的努力的挽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世界里,美国已不再崭新。它被过度开发、被收购、被烧毁。新世界那充满希望的绿色承诺在灰烬谷中终结,只剩下广告牌和私酒贩子。当盖茨比追求他的伟大梦想时,他想象中要征服的世界早已被瓜分和出售。

当变革的希望让位于对衰落的管理或利用时,过去的失败就会卷土重来。《了不起的盖茨比》精准地预见到了那种会对特朗普主义产生共鸣的社会:一种正在失去想象力、放弃理想的文化,深信像盖茨比那样的梦想必然会破灭。这不是一种历史循环论,也不完全是宿命论。它更像是一种感觉,即在某些时刻,时间会向内坍塌 —— 未来开始再次变得像过去一样。如今,许多人也有类似的感觉,因为我们似乎正不可阻挡地被拉回到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政治中 —— 而像蒂尔这样的人会欢迎这种回归。这一点,菲茨杰拉德也预见到了,他告诉我们,尽管历史把我们往回拉,我们却只能奋力向前划行。

菲茨杰拉德看待社会,不是以历史学家的视角,而是以一个能感受到自己所处时代暗流的小说家的视角。《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局不是变革,而是回归。“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在这句话中,蕴含着菲茨杰拉德对美国进步的深深怀疑。向前的运动确实存在,但方向却是一种错觉。其背后是循环往复:同样的等级制度,同样的背叛,同样的暴行。菲茨杰拉德的观点是,我们总是在向前行进,同时也总是在兜圈子。梦想并不在我们前方,而是已经在我们身后失去了,消失在共和国那黑暗的田野中。

然而 —— 一种希望依然存在,我们继续前行。当黛西退缩到财富和冷漠的庇护所中,她的声音消失在一个盖茨比永远无法触及的世界里时,他开始失去希望 —— 就在这时,菲茨杰拉德写道,“随着下午时光的流逝,只有那已破灭的梦想仍在继续抗争,试图触摸那再也无法触及的东西,怀着痛苦却又不绝望的心情,朝着房间那头那失落的声音奋力挣扎”。虽痛苦但不绝望,已破灭的梦想仍在抗争。这就是菲茨杰拉德关于希望的自相矛盾的观点:即使梦想者本人已经失去信心,梦想依然存在。盖茨比 “对希望有着非凡的天赋”,他的想象力,使他既代表了梦想的破灭,也代表了梦想本身。

《了不起的盖茨比》捕捉到了一个代代相传的真理:即使更美好的梦想在前方闪耀,有权有势的人仍在巩固他们的控制权。一次又一次,那些拥有财富和特权的人加强自我保护,以抵御一个更加公正或民主的世界的可能性,将进步变成权力固化的又一个循环。然而,我们仍然相信存在更美好事物的可能性,相信盖茨比隔着水面所追求的那遥远的希望之光 —— 黛西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

在故事的结尾,当尼克想象着荷兰水手们登上长岛,第一次凝视着 “这片崭新世界的清新、翠绿的胸膛” 时,他所设想的是一片未受破坏、自然资源丰富的景象 —— 一个先于人类贪婪和剥削而存在的理想。留存下来的并非是梦想的实现,而是推动梦想的那份想象力,以及即便梦想渐远,我们仍向美好愿景伸出双手的那份冲动。

2013 年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舞蹈场景 © Alamy

副总统 JD Vance 于 1 月 20 日在华盛顿参加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游行时进入体育场 © Sam Greene-Pool/Imagn Images/Sipa USA

最终,《了不起的盖茨比》直面了一个堕落世界中理想主义的局限性。盖茨比的绿灯是那逝去可能性的人造电光遗迹。小说结尾处的挽歌基调,反映出对人类奋斗与失败的深刻认知——盖茨比梦想的美好,不在于它的实现,而在于敢于梦想本身的那份纯粹勇气。小说的最后几行,描述了盖茨比与逆流的徒劳抗争,所表达的已超越了失败本身。它们唤起了一种坚持的冲动,即在一个不断让我们失望的世界里去寻找更美好的事物。

《了不起的盖茨比》并非仅仅是一个关于失败的故事。它是对一个梦想的挽歌,这个梦想即便已然失落,却仍在不屈不挠地继续抗争。在这场抗争中,菲茨杰拉德发现了某种既悲剧又超凡的东西——人类希望的图景,如同那绿灯本身一样,熠熠生辉却又摇曳不定。

作者简介:Sarah Churchwell是‘Careless People: Murder, Mayhem 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Great Gatsby’ 一书的作者,还是the new Goalhanger podcast ‘Journey Through Time’的播客主持人。

相关内容

李家超率团访问浙江
李家超率团访问浙江,这一行动意义非凡。他带领团队深入浙江各地,与当...
2025-04-22 15:44:14
联手反抗赖清德,蓝白“在野...
在台湾政治舞台上,一场备受瞩目的“在野高峰会”登场。此次高峰会旨在...
2025-04-22 15:43:18
美媒:特朗普的贸易战使得投...
美媒指出,特朗普推行的贸易战成为了投资者远离美国的重要原因。他不顾...
2025-04-22 15:23:47
时隔7年,韩军在军事分界线...
时隔 7 年,韩军在军事分界线附近重启炮击训练。这一举措引发了地区...
2025-04-22 14:44:09
装饰品变成“洋垃圾”?进口...
近日,一起关于装饰品变“洋垃圾”的事件引发关注。某企业进口近 11...
2025-04-22 14:25:43
金价狂飙,珠宝商集体“迷茫...
金价狂飙的当下,珠宝商们陷入了集体的“迷茫”。原本以为金价上涨会带...
2025-04-22 14:24:47
徐威:凤凰卫视香港台是香港...
徐威,他深知凤凰卫视香港台所承载的重要意义。这一平台宛如一颗璀璨的...
2025-04-22 13:44:07
100年前的《了不起的盖茨...
《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书于 100 年前,却仿佛能预见特朗普治下的美...
2025-04-22 13:23:35
民建吉林省委提案:当前生育...
民建吉林省委提案指出,当前生育政策集中鼓励多孩生育,应转变思路。目...
2025-04-22 12:21:37

热门资讯

李家超率团访问浙江 李家超率团访问浙江,这一行动意义非凡。他带领团队深入浙江各地,与当地展开紧密交流与合作。在浙江,他们...
联手反抗赖清德,蓝白“在野高峰... 在台湾政治舞台上,一场备受瞩目的“在野高峰会”登场。此次高峰会旨在联手反抗“台独”分子赖清德的种种行...
美媒:特朗普的贸易战使得投资者... 美媒指出,特朗普推行的贸易战成为了投资者远离美国的重要原因。他不顾多边贸易体系规则,对众多国家加征关...
时隔7年,韩军在军事分界线附近... 时隔 7 年,韩军在军事分界线附近重启炮击训练。这一举措引发了地区的高度关注与担忧。军事分界线本就局...
装饰品变成“洋垃圾”?进口近1... 近日,一起关于装饰品变“洋垃圾”的事件引发关注。某企业进口近 11 吨贝壳,本应是用于装饰等合法用途...
金价狂飙,珠宝商集体“迷茫”:... 金价狂飙的当下,珠宝商们陷入了集体的“迷茫”。原本以为金价上涨会带来生意的红火,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
徐威:凤凰卫视香港台是香港国际... 徐威,他深知凤凰卫视香港台所承载的重要意义。这一平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香港国际化城市特质的生动缩...
100年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书于 100 年前,却仿佛能预见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书中描绘的繁华表象下隐藏的贫富...
民建吉林省委提案:当前生育政策... 民建吉林省委提案指出,当前生育政策集中鼓励多孩生育,应转变思路。目前单纯的鼓励多孩生育效果有限,需从...
美媒: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 美媒称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这一观点存在片面性。美国自身的政策失误和内部矛盾确实给其发展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