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在能源领域做出了重要调整。不再购买美国的液化气,转而将目光投向中东。这一转变彰显了中国能源战略的灵活性与前瞻性。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液化气资源,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具有巨大潜力。通过与中东国家加强合作,中国能够确保稳定的液化气供应,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这也有助于减少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提升能源安全。此举不仅对中国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全球能源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展现了中国在国际能源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文/观察者网 王一】在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滥施关税、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后,全球液化石油气(LPG)市场正重新“洗牌”。美国彭博社4月23日报道称,美国高关税迫使中国买家用中东的LPG取代美国产品,对全球LPG贸易的影响正在显现。
未获公开发言授权的匿名贸易商向彭博社透露,多达7艘载有美国LPG的运输船原定于5月和6月抵达中国,但现在正前往印度和东南亚。与之对调,卖给这些买家的中东LPG将供应给中国。
彭博社称,近几周由于美国滥施关税,美国LPG、乙烷、液化天然气和原油对华出口成为关注焦点。中国已停止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对于LPG和乙烷来说,美国出口量巨大,中国对这些燃料的需求又很高,预计LPG和乙烷市场将受到最为严重的打击。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中国是日本之后美国LPG的第二大买家。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LPG进口量3568.21万吨,其中自美国进口1800.77万吨,占比过半。
2024年中国和印度LPG供应来源 彭博社制图
英国路透社21日指出,中国石化企业依赖美国LPG来进行生产活动,而美国国内供过于求,美国油气企业需要向中国出售,否则这些产品激增的库存可能会损害他们的经济效益。
能源分析公司East Daley Analytics的分析师朱利安·伦顿(Julian Renton)表示,一定数量的LPG贸易可以被重新定向,“但你无法将每天40万桶的贸易量转移到任何其他可以接收的市场”。
航运咨询公司德路里(Drewry)分析称,中国的反制措施将给美国出口带来问题,美国终端扩建计划可能面临延误,库存积压,这都将推高成本,导致LPG找不到买家,从而迫使生产商以低价出售产品或限制产量,这种情况将导致美国LPG生产商持续亏损。
一位贸易商和两位中国LPG贸易高管表示,贸易冲突已导致5月至6月上半月抵达中国的中东LPG期货每吨的价格比现货高出30至60美元,此前这一水平为每吨20至3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类似的关税冲突曾出现过,中国自美国进口的LPG一度中断,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液化气量约为356万吨,2019年进口量几乎降为零至0.2万吨。当时,中国进口LPG的主要来源地就换为了中东。
航运公司网站
卓创资讯分析师吴国栋表示,美国新一轮关税可能导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PG再度呈现断崖式下跌,中国可能寻求美国以外的LPG资源,或者与其他国家进行换货。
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预计,中东地区的卖家将再次增加对中国的供应,与此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其他国家的买家将因此能购买到更多更便宜的美国产品,他们应该都会受益。
不过,这也意味着全球LPG运输航线将被重塑。贸易商告诉彭博社,航线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运输船运量增加,运费上涨。
德路里认为,这一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给已面临着船舶过剩困境的LPG运输业造成不利影响,还会给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行业带来一波又一波的不确定性,导致所有基准航线的VLGC现货运价暴跌。
德路里表示,这不仅会减少对石化产品的中期需求,长远来看,随着贸易战加剧人们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对LPG和乙烷的需求将受到进一步的抑制,2025年和2026年船舶业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在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导致金融市场陷入低迷、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被大幅下调后,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他不会在关税谈判期间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暗示可能会“大幅下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145%的巨额关税。
美媒认为,中方的非关税反制工具强劲有力,让美国“心慌意乱”。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大中华区资深经济学家徐建伟表示,“最终,只有当一个国家遭受了足够多的自我伤害时,它才可能考虑软化立场,真正回到谈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