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在俄乌和谈进程中被指损害和谈。他起初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态度强硬,不愿做出合理让步,导致和谈陷入僵局。其对西方军事支持的过度依赖,使得和谈的天平向军事对抗方向倾斜,增加了冲突的持久性与复杂性。同时,他在国内政治压力下,时常改变和谈立场,给俄罗斯方面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破坏了和谈的氛围与基础。这一系列行为使得原本有望推进的和谈进程受阻,让和平的曙光变得更加遥远,其对和谈的损害作用逐渐凸显。
需注意,俄乌冲突局势复杂,对各方行为的评价也存在多种观点,以上仅为一段示例性描述。
当前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景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道德批评。说到底,谁势力大,谁就能批评谁。如果被批的一方不服,那就是那句话:后果自负。
4月23日,特朗普又批评了泽连斯基,说他“损害了和平谈判”。
所有人都知道,没有人比乌克兰更想获得和平,作为他们的总代表,泽连斯基对和平更可以说望眼欲穿。因为日夜操劳,每次上电视都比上次出镜显得老了一截子。
可特朗普不管,他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批评下去。之所以“损害了和平谈判”,其实关键就一个,泽连斯基不愿意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所有。
特朗普的逻辑链条是,乌克兰不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领土,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不会坐到谈判桌前,协议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基辅实际是在“损害和谈”。
这让人们感到费解,虽然克里米亚自2014年以来一直被俄罗斯占领,莫斯科也认为该地“加入”了俄联邦,但除了个别俄罗斯的小盟友“认可”外,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俄罗斯的事实控制,仍认为该半岛是乌克兰领土。乌克兰方面更是这样认为。
但现在,乌克兰坚持克里米亚“不可分割”的立场遭到了俄罗斯和特朗普政府的双重抵制。
日前,彭博社等媒体曾原因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正考虑在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框架内,承认克里米亚是俄联邦的一部分。这一传闻令基辅感到紧张。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泽连斯基再次强调基辅不会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因为乌克兰的宪法和法律不允许这样做。
令特朗普不满的正是泽连斯基的表态。特朗普在自家平台“真实社交”上写道:“泽连斯基的对外声明对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非常有害”,对乌克兰来说,“克里米亚已经失去多年”,“根本没有谈论夺回的余地”。
特朗普提到克里米亚是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失去的,言下之意,他作为现任总统对此没有任何责任。
特朗普忘了一点:克里米亚固然不是因他而在地理上失去,但从目前看,却很有可能在他的任期内在法理上“归属”俄罗斯。
特朗普的立场一直遭到欧洲的批评。法国一家媒体在报道他对泽连斯基的最新指责时认为,特朗普对俄罗斯入侵给乌克兰造成的生灵涂炭“缺乏同情和同理之心”,同时他认为泽连斯基应对战争负责的逻辑“十分荒谬”。
特朗普看到了乌克兰的困难处境可以被利用,于是采用了规劝和威胁相结合的策略,说:“泽连斯基是可以获得和平的,否则再打三年他就会亡国。”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认为他抓到了推理上的论据。“没有人要求泽连斯基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领土,但如果他想要回克里米亚,为什么十一年前他不去夺回呢?”他说。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十一年前不去夺回,现在也就没有资格再说这是自己的领土——这种结论的得出能讲得通吗?
泽连斯基不管特朗普的逻辑,他只强调一点:割地方案“根本没得谈,这超出了我国宪法”,并强调“乌克兰不会在法律上承认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等领土,因为这是乌克兰人民的领土”。
虽然特朗普一直在逼乌克兰,但欧洲国家始终在支持基辅。伦敦重申“乌克兰的未来由其自己决定”。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是欧洲人的“强烈要求”。
然而,美国已越来越没有耐心。正在印度访问的美国副总统万斯对媒体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务必要达成和平协议,否则白宫将停止促成俄乌停火的努力。他强调:“现在该是轮到他们(俄罗斯与乌克兰)回覆是否接受、或是美国撒手不管的时候。”
如果特朗普循着欺软怕硬的本性,他在乌克兰问题上将会得到什么?
乌克兰专栏作家谢尔盖·迈杜科夫在半岛电视台网站上的一篇分析文章中的一段话或许可以描绘出部分前景:“按照目前的路线,美国将深陷国内危机,被自我孤立的余震所吞噬,并被在一个不再由它领导的世界中做出的代价高昂的决策所困扰。特朗普留下的将是:不是决心,而是退缩。如果他不改变路线,历史将不会记住他是一位带来和平的强势领导人,而会记住他是一位自负、天真、许下无法兑现的承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