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拒绝海归派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这仿佛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董明珠坚信本土人才的力量,她看到了国内人才身上那种对企业的深厚情感与拼搏精神。海归派虽带来新的理念和视野,但她更注重本土人才在熟悉市场、理解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这一抉择彰显了她对本土人才的信任与期待,也让人们意识到,在企业竞争中,本土智慧与力量正日益彰显其重要性,成为推动企业前行的关键力量,其影响深远,堪称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近日,董明珠在谈到人才聘用时,言之凿凿地说,我们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因为海归派里面有间D,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所以干脆就全不用了。
董明珠的这番话,在时代背景下,有点让人压抑。毕竟海归派曾经是国内高校和大厂们的宠儿,他们中有许多佼佼者,的确掌握了“核心科技”。没有在海外历练过的年轻学者,甚至都很难在高校里面立足。必须承认,部分发达国家的确占据了科技制高点,虚心向他们学习,这没有错。
而我一边在为董明珠因噎废食的短视言论感到不安时,另一方面,我又有些理解她,时代如此,这何尝不是一种自保的体现。她可能是担心,拥有“核心科技”的格力的技术被海归派中的间D偷走了,或者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猜想,董明珠弃海归而拥抱国内人才,实则是为了符合某种“正确”。
这样就不会有举报者抓住自己的小辫子,人们不会议论,原来格力的核心科技,都是海归派搞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技术。举报者也不会借打击间D之风,而去坑害格力企业。
董明珠虽然放弃了海归派,但是我却依然要写我的文章,我需要直面这种复杂环境,也会继续为一个更加开放而包容的环境而呐喊。
董明珠的“正确”让我深深的不安,她本是国内做的极好的企业家,但是在面对商业竞争和商业管理的时候,却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她拥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