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曾试图通过心理战给对手施压,但在普京这里似乎并未奏效。普京释放出和谈的信号,这显示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智慧与策略。中方一直秉持着客观公正的立场,在推动和平与解决争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何时能一锤定音并非易事,这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各方的意愿、利益平衡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等。中方会继续积极斡旋,为促进和平解决争端而努力,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推动相关进程,展现出大国的担当与智慧。
各位朋友,大家好。
4月27日,我依然给大家分享有关俄乌和中美贸易战的线索。
表面上来看,这两件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这两者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即它们都是特朗普试图解决的问题。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其实都在与特朗普玩心理战。
01
接下来,我们先来谈谈俄乌。
现在,特朗普可以说已经颜面扫地,因为他之前曾承诺自己上任24小时内会结束俄乌战争,但如今距离他就任美国总统已经快到100天了,他却依然没能结束俄乌战争。
4月26日,泽连斯基和特朗普都参加了罗马教皇方济各的葬礼。在葬礼开始前,两人进行了大约20分钟的面对面交谈,并在会谈后表示,这是一次有象征意义的谈话。
与此同时,因为普京迟迟没有给予自己想要的答复,于是此前还与普京惺惺相惜的特朗普,这次罕见地指责起了普京。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如果普京继续不答应结束这场战争,那么美国将继续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
而就在特朗普发文指责普京之际,4月26日普京在莫斯科与特朗普的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进行了会面。
据消息人士透露,双方会面后,俄罗斯的新闻发言人私下表示,俄方可能会无条件地展开谈判。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将意味着现在普京内部经过评估后认为,对特朗普采取极限施压的阶段已经可以慢慢结束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俄乌战争问题上,情况远非特朗普所设想的那么简单。而且战争何时结束、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基本上也是普京在引导特朗普按照他的思路走。
4月26日,德国媒体将特朗普的言论翻译成德语,称“普京似乎并不想结束战争,而是在故意拖延时间,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02
如果俄乌战争是这种情况,那么中美贸易战又何尝不是类似的呢?
最近特朗普大放厥词,声称美国每天都在与中国进行对话和私下接触。当有记者问他,中方是否给他打过电话时,他回答说打过,自己已经接了电话。
这种说法是不能随意相信的,因为特朗普向来是信口开河之人。中国外交部已经严正否认了此事,明确表示根本没有这回事。
从内部研判来看,也应不存在此事,因为中方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在此时与特朗普直接通话。
要知道,此次中美贸易战虽然时间不长,但双方较量的是一种“气”,看谁先退缩。
即便双方开始互相接触,也是从底层的技术官僚开始,逐步向上推进,直至两位领导人通话,最终一锤定音。
双方不可能在最初的探索阶段就由最高层出面,这既不符合中国政治文化,也不符合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或许只有特朗普自己的政治文化是如此。
那么,特朗普为何要这样说呢?无非是想给自己壮胆罢了。
特朗普的言论不可信,他就是信口开河之人。因此,我相信中国外交部的否认。
不过,私下接触或许存在,但这种接触应该是学者层面或智库层面的。可是这种接触并不具备直接的政治有效性,最终的政治决策仍取决于最高层。
至少目前双方的接触并未中断,但这种接触绝不能被解读为中美官方的接触,更不能被解释为中方给特朗普打电话。特朗普如此死要面子,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然而,有一种说法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即双方在正式谈判之前需要先打一“仗”,通过这种方式给特朗普立规矩、建章立制,这正是我上周一直提到的观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让局势再发展一段时间,或许也是有可能的,甚至有必要。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这个度。
我建议商务部门可以排查一下受损最严重的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对这些受损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
这不仅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更是一种战略举措,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和市场行为,因为这些企业在一线为国家的战略利益作出了牺牲。
当然,这个补贴的过程不宜过长,要以什么为转折点呢?以特朗普感到痛为转折点。
那如何让特朗普感到痛?
第一,就是美国的金融市场受到重创,让特朗普感到包括权力在内的基础受到威胁。
第二,在这个过程当中,让特朗普的底气开始抽离。因为特朗普这个人确实心高气傲,如果他的底气和傲气有所抽离,在这种气势的转变下,或许才能让谈判重新回归到理性与务实层面上。
届时,谈判将不再像特朗普前些日子傲慢宣称的那样,说要设定条件了。如果这样的话,谈判就无法进行,与其这样谈,那不如不谈。
早谈还不如晚谈,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因此,问题不在于是否要谈,因为最后是一定要谈判的,而在于何时开始谈判,以及谈出什么样的结果。
要是谈不好的话,还不如暂时不谈。
所以,我认为中方不会直接与特朗普进行通话,但私下的接触应该是有的,而这就被要面子的特朗普,包装成了中方给他的电话。
因此,“在谈之前要先打一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普京的行事方式。
如果中俄两国分别给特朗普一些所谓的“教训”,那后面的戏会更加精彩。
因此,无论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的,我们都要耐得住,企业该撑住的就撑住,国家该支持的就支持。
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做一些周密的研判,确定何时介入最为恰当,特朗普的底气在何时被打掉了,以及哪些议题放上去会让特朗普不得不服软,并认真对待谈判,这大概才是所谓的谈判条件成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