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在近期准备使用驾照时,竟意外得知自己 8 年前被“被精神病”,且驾照拟被注销。这其中疑点重重,为何 8 年后才知晓这一情况?是相关程序出现了严重滞后,还是存在人为的隐瞒与疏忽?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男子的正常生活与权益,也让人们对“被精神病”这一现象背后的运作机制产生质疑。是怎样的流程导致他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相关部门又该如何妥善处理这一事件,给当事人一个合理的交代,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经过一年的艰难维权,宋赫终于洗脱了精神病的嫌疑,证明自己没有病。但他的种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当地显然不能止步于此,还应该继续调查,看当年有的人是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草率地将宋赫纳入精神病人的范畴。
文 | 半糖可乐
2024年4月10日,云南会泽县23岁小伙宋赫,突然收到一封由昆明市车管所寄送的快递,告知因其身体原因,他持有的机动车驾驶证(D照)将被注销。
后经多方了解才得知,原来在2016年9月2日,正在上初一的他被会泽县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王某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纳入了当地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4月24日,会泽县卫健局表示,病情诊断证明书已确认宋赫无精神疾病,之后会按程序将他移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网络,并同步给公安部门以尽快恢复其驾照。
资料图。图文无关。
明明没有精神病症状,常年在外打工,却在14岁时就被确诊为精神分裂,宋赫质疑,当地有关部门是为了完成确诊率而造假。
宋赫发现自己是“精神病”,是因为他的驾驶证被注销了,注销的原因,是车管所查询到,他在当地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里。
而这个“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从2004年立项,2005年开始实施,因为首批经费是686万元,又被称为“686”项目。
项目设计的初衷,是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完善社区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和管理能力。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一项,政策的目的,是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辖区内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健康档案,之后每年定期随访管理、分类干预。
毕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社会安全的隐患,政策为他们兜底,加强帮扶,是社会保障的应有之义。
但诡异的地方在于,宋赫称他从未前往卫生院做过精神健康筛查,也未接受过任何医生的专业诊断。不然,他也不需要跑多个部门,才知道自己是“精神病患”。
对宋赫“被精神病”的指控,当地相关部门提供了另一套说辞。
会泽县提供的材料显示,2016年,时年14岁的宋赫由父亲带到当地卫生院由村医陈某做现场诊断,显示宋赫有“幻觉、交流困难、行为怪异、悲观厌世、孤僻懒散”,此后会泽县精神卫生项目办根据相关规定把宋赫纳入管理。
一份带有会泽县人民医院公章的病情诊断显示,宋赫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诊治医生为该院精神科王某。
然而,王某在2017年5月,才取得精神卫生专业的执业资格。医生作出诊断的时间是2016年9月2日,但宋赫说,当时他正在学校住宿,并未跑到医院去。
虽然过去了8年,但学生请假,学校一般都有记录,要核实并不是难事。
更诡异的是,当地在从未联系宋赫、且宋赫在外地的情况下,疑似伪造了从2016年9月到2024年7月期间的全部随访服务记录表和疗效评估记录表,说他有“幻觉”,“孤僻懒散”,“每日两次用药”。
卫健部门后来给出的说明提到了这一点,表述是,“后期因父子二人长期外出,频繁更换联系方式,导致随访工作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患者失访,正常的处理办法是基层部门立即书面报告政法、公安等综合管理小组协助查找,同时报告上级精防机构。
从常理上看,找不到宋家父子,按程序办事,不是更简单更容易吗?为何要费那么大的劲,年复一年地撒一个很容易被戳破的谎?
伪造随访记录,不排除是为了掩盖工作不到位,但会泽县人民医院给出的一份文件,很难不让人往其他方向想。
资料图。图文无关。
这份文件显示,“会泽县2016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工作,由会泽县人民医院精神科具体负责实施……筛查工作指标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率必须达到辖区总人口的4.5‰以上……其中,纸厂乡筛查工作时间为9月1日-2日。”
而宋赫正是9月2日于纸厂乡卫生院被现场确诊的。
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社会管理,同时给予这些家庭补贴,原本是一项充满善意的政策。这些年,随着政策的重视,关于这项工作的财政拨款也逐年提升,从最开始的686万元增加至2020年5.2亿元。
但同时也曝出,一些地方为了获取经费或完成任务,存在硬性摊牌指标,弄虚造假,把正常人登记成精神障碍患者的乱象。
这些乱象背后,可能是真正的精神障碍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救助,而正常人为了摘掉“精神病”的帽子,要四处奔波,心力交瘁。
经过一年的艰难维权,宋赫终于洗脱了精神病的嫌疑,证明自己没有病。但他的种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
当地显然不能止步于此,还应该继续调查,看当年有的人是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草率地将宋赫纳入精神病人的范畴。如果是的话,被误伤的可能不止一个。
这显然需要更高层级部门的介入,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对精神病筛查工作的审查,别再发生这样的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