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火星》
我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航天任务。火星,那遥远而神秘的星球,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无尽向往。如今,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奋力迈进,无数科研人员和航天工作者默默奉献,为实现这一壮举而不懈努力。从探测器的精心设计到发射的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这不仅是对我国航天技术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人类探索宇宙、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一步。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见证中国在火星探索领域的辉煌成就,开启人类火星探索的新纪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孙泽洲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孙泽洲介绍,火星是太阳系内和地球最为接近的行星,此前我国已经通过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后续将通过天问三号任务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孙泽洲: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可能集中在2030年前后。到达火星时基本上是火星的秋冬季,为了要实现火星着陆和取样返回任务,在轨道设计上或者是在火星轨道停留上,这些方案都要做设计和选择。
孙泽洲表示,此前我国已经积累了四次登陆月球、一次登陆火星、两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经验,为实施火星采样返回打下了基础。但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遥远、火星和月球有很大不同,因此,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孙泽洲:月球上起飞是要克服1/6地球重力影响,而在火星上需要克服1/3地球重力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火星表面起飞的气动,对于探测器的阻力作用以及气动外形的约束等,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把相同质量的载荷,从火星表面送到火星轨道上去,这也就带来了很多新的约束和挑战。
火星是和地球最像的行星,因此,世界各国都希望对火星进行探测,这将丰富我们对类地行星的认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