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出行的道路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温暖守护着每一位游子归家的路。交警们笔直地站在路口,指挥着交通,那坚定的身影仿佛是道路的守护者;志愿者们热情地为行人提供指引,那亲切的笑容如同一缕阳光,驱散了人们心中的迷茫;公路养护工们仔细地检查着道路,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那专注的眼神让人心安。他们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让人们在出行的路上感受到温暖与安心。
清明假期里,有人手握方向盘一趟趟运送乘客前往陵园祭扫,有人冒雨在路口疏导交通,有人在机场的塔台里指引航班有序进出,有人在深夜的铁轨上一寸寸检查有无裂伤……他们以辛勤工作,守护大家安全顺畅出行。
公交司机李晓斌:
用心温暖祭扫路
4日一大早,省人才公寓—崇福寺区间接驳专线就等在省人才公寓门口,提着祭扫用品的乘客排队上车。“请坐稳扶好,注意脚下”“大家不要着急,都能坐上车”……公交司机李晓斌耐心地维持着上车秩序。这条线路老年乘客居多,大都带着祭扫用品,他不仅为乘客配备了风油精等物品,还主动教老年乘客使用电子乘车码。
早上7点整,李晓斌紧握方向盘,载着满车的乘客出发了。这条线路中途要经过一段坡道,行车过程中,他保持着高度专注,凭借娴熟的驾驶技术将车开得稳稳当当。“这是我第三年乘坐这条祭扫专线了,碰巧都是李师傅开车,他耐心又和气,每次问他问题,他总是很认真地解答。”乘客王大爷说。
李晓斌来自四川三台县,作为线路班长,每年清明假期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今年是我开公交车的第五年,家人虽然期盼我回家陪伴他们,但也理解我的工作性质。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得坚守岗位,用心服务好乘客。”李晓斌说。
妙峰山陵园入口处,潘吴宏冒雨指挥交通。记者 张铁国 摄
交警潘吴宏:
冒雨执勤绘“警”色
5日9时30分,妙峰山陵园入口处车辆络绎不绝,“禁止停车”“祭扫车辆直行”等蓝底白字大型指示牌十分醒目。蒙蒙细雨中,福州交警仓山大队金山中队指导员潘吴宏和民辅警,面对停下来的一辆辆私家车,一遍遍地耐心引导和解释,“您好师傅,车子不能开上山,麻烦您把车停到前面指定地方”“停车点有公交接驳车,您可以坐车过来,很方便的”……
面对一些不熟悉路况的市民,民警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大大的二维码,“您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导航地图,就知道停在哪儿了。”
“工作20多年了,我们几乎每年清明假期都在这里执勤保障。”潘吴宏告诉记者。
据了解,清明假期,金山中队20多名民辅警与妙峰山陵园管理处10多名保安,每天早上5点就到岗,下午3点才撤离。
机坪管制员黄海钰:
眼观六路守平安
晨光熹微,福州机场的机坪塔台内,机坪管制员黄海钰早已戴上耳麦,全神贯注地盯着跑道上起降的每一架飞机。对讲机里不断传来调度指令和飞行员的回应。她迅速判断,果断下达指令,调控着地面交通的节奏。
塔台面积虽小,却是整个机场地面运行的中枢。记者看到,这里配备了航空甚高频通信、内话系统、全景监控、电子进程单等一整套先进设备,为高效调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机场运行的“交警”,黄海钰和同事肩负着航空器推出、滑行、停靠、拖曳等关键环节的统筹指挥。面对不断变换的流量结构,他们需要精准掌握每架航班的运行节点与计划安排,实时调整滑行路径,科学统筹飞机、车辆与人员的地面流线,严防各类潜在风险,确保整个运行体系安全、有序、高效。
假期航班密度陡增,对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都是双重考验。“我们要清楚掌握每架飞机的保障节点与起飞时间,合理调序、精准衔接,确保出港与进港流程流畅无误。”黄海钰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她的工作常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虽然不能陪在家人身边,但每一架飞机安全离港、每一位旅客顺利抵达,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铁路探伤工丁胜男:
夜行轨道做“B超”
“大家检查作业时一定要认真,任何细微伤损都可能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深夜,在福州南站探伤作业现场,南铁福州工务段福州探伤工区副工长丁胜男给工友进行工作部署。
铁路探伤工是一群奋战在幕后的铁路“钢轨医生”。清明假期,铁路客流量上升,列车运行密度也随之增加,轨道设备安全压力增大。白天列车在铁轨上疾驰,他们只能选择在深夜开展工作。
“天窗点马上就到了,咱们赶紧复查一遍设备,确保仪器状态良好。”对讲机中传来“天窗”命令,丁胜男和工友迅速背起设备,踏上当晚的征程。
凌晨2时许,福州南站一片寂静,只有探伤仪工作时发出的细微声响。丁胜男手持探头,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沿着焊缝移动,眼睛紧紧盯着探伤仪的屏幕,不放过任何异常信号。“焊缝区域的伤损类型复杂,检测精度要求极高,伤损一旦达到3毫米就必须立即处理,因此每一次检测都容不得丝毫马虎。”丁胜男说。
探伤工作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体力。一个晚上,他们要在铁轨间行走近8公里,遇到焊缝时,还需长时间保持下蹲姿势,对轨头、轨腰、轨脚等部位进行全方位检测。“一次完整的焊缝检测至少需要蹲10分钟,干了这么多年,我这腿练得很有劲。”丁胜男指着小腿说。
凌晨3时50分,经过近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丁胜男和工友完成当晚的探伤任务。此时,虽然风中带着寒意,可丁胜男的额头却冒出汗珠。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一想到经我们检查的线路能保障旅客安全,一切都值了。”丁胜男擦着额头的汗水,笑着说。(记者 朱榕 张铁国 陈君沂 宋亦敏 通讯员 庄专 易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