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交会上,“双向奔赴”的场景如同一座架起的连心桥。参展商们带着各自的特色商品和创新理念,满怀期待地奔赴而来,渴望与各地的客商和消费者相遇相知。而客商们也纷纷奔赴展会,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寻找着心仪的宝贝,与参展商们展开热烈的交流与洽谈。这种双向的奔赴,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合作,更是心灵的交汇。它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相聚,分享彼此的梦想与追求,共同书写着经贸合作的精彩篇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搭建起了坚实的桥梁。
30多年来,两岸一批批企业参会拓展市场
海交会上“双向奔赴”架起连心桥
20日是5月20日,是寓意“我爱你”的甜蜜一天,不少双向奔赴的恋人在这一天喜结良缘。而在30多年的历程里,坚持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合作平台的海交会,也与一批批企业结下良缘,共同奔向美好未来。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企业与海交会“双向奔赴”的故事。
参观者在了解禹先生鱼丸产品。
“感受到大会对与会企业的用心”
第二十七届海交会现场,在“福马共同家园”特色货品推介区,连江禹先生鱼丸迎来不少参观者。
“海交会是一场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对接的盛会。”禹先生鱼丸负责人林禹介绍,大会不仅提供了一个宣传推介品牌的重要平台,还能让企业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拓展更大的合作空间。
在禹先生鱼丸推介区,一张马祖东引灯塔与连江黄岐灯塔遥相呼应的“两岸鱼丸”宣传展板,吸引了不少人注意。本届海交会上,“两岸鱼丸”再添动人故事。
林禹与同为鱼丸从业者的马祖乡亲曹常斌,于2022年共同推出了全国首款融合连江、马祖两地鱼丸特色的“两岸鱼丸”。该产品一半是黄岐鱼丸,一半是马祖鱼丸,寓意两岸一家亲。
本届海交会开幕当天,一场两岸多家企业共同参加的签约活动,在大会现场举办。其中,同为“连江黄岐鱼丸制作”非遗技艺传承人的林禹和曹常斌就共同推动技艺传承签订合作协议。
双方打算通过开展非遗研学、推动黄岐鱼丸制作技艺申报省级非遗等举措,扩大黄岐鱼丸制作技艺和“两岸鱼丸”的影响力。“‘两岸鱼丸’目前已经小批量生产,希望能扩大产量,以鱼丸为纽带,链接山海文旅资源,共同做大做强两岸鱼丸产业。”林禹介绍。
这场签约活动让林禹心中很暖:“大会通过举办签约活动,让‘两岸鱼丸’有了更多的关注度,让我感受到大会对与会企业的用心。”
高忠清搭出榫卯结构积木小狗。
“从海交会打开大陆市场的大门”
“这是小狗的身体,小狗有几条腿?”“小狗的脖子在哪里?”……在一系列引导式设问中,高忠清只用5个工字型积木,就拼出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小狗,引发了现场观众阵阵惊叹。
高忠清是一名经营儿童玩具的台商。在本届海交会推介区,他一直坚持当“解说员”。绘声绘色、富有亲和力的讲解和在他手上会“变魔法”的积木,都让他的推介区充满人气。
“我的积木运用的是咱们老祖宗榫卯结构的原理。这可以让孩子轻松搭出不同形态特征的‘作品’,在成功的喜悦中进一步开发智力。”高忠清介绍。
“今年是我第17次参加海交会!”说起与海交会的缘分,高忠清告诉记者,海交会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平台,也是富有海峡两岸融合特色的盛会。
“可以说,我从海交会打开大陆市场的大门。”高忠清说。从福州起步,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如今他的客户已经遍布大陆许多地区。
吴正中在推介区接待参观者。
“海交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我第一次来到海交会,目前已经有客户在洽谈。”20日,记者在本届海交会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成果发布区碰到吴正中,他告诉了记者这一好消息。
吴正中是平潭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企业绿康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台湾农业专家来到平潭,带来技术指导。”吴正中说,在台湾农业专家的帮助下,他在“一滴油(山茶油)、一棵草(筋骨草)、一棵树(山茶树)”上发力。这次他就带着闽台农业融合的成果来参加海交会。
推介区里,吴正中带来的玲珑番茄,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品尝。据了解,在台湾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吴正中在茶树林引种台湾品种的玲珑番茄,今年迎来了丰收。
吴正中介绍,台湾品种的玲珑番茄,皮薄、口感清脆、味道甘甜。随着产量增加,销路是他重点考虑的问题。本届海交会召开,为企业打开了发展的“新窗口”。
“海交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对我来说,它带来了客户,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吴正中说。(记者 李锦清 文/摄)
下一篇:俄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举行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