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礼群,一位致力于让“虾油味”香飘两岸的传奇人物。他怀揣着对家乡独特味道的深深眷恋与热爱,将那浓郁的虾油味作为纽带,跨越海峡的阻隔。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执着,让这一传统味道在两岸间传播开来。无论是在台湾的街头巷尾,还是在大陆的市井乡村,都能闻到那熟悉的虾油香。他用自己的行动,架起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让虾油味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两岸同胞情感交融的象征,让“虾油味”香飘两岸,香满人心。
林礼群。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海交会两岸企业合作签约仪式上,长乐“梅花鱼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礼群,和马祖林义和工坊的谭杰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地传统美食产业合作迈入新阶段。
鱼露又叫虾油,是福州人常用的调味料之一。“我从小在父亲的虾油厂里长大,对它有很深的感情。”林礼群说,他的鱼露制作技艺是从爷爷辈那里传下来的,至今他坚持全程用古法手工制作鱼露,经过多年四季更替,日晒夜露激发出鱼露最醇厚最独特的风味,再通过现代化生产技术,对鱼露进行高温灭菌、检测、调配。这些精心酿制的鱼露色如琥珀,荤鲜清香且富含氨基酸,是福州人记忆里的味道。
林礼群介绍,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鱼露制作周期在1年左右,而古法制作鱼露需要近3年时间:50公斤鱼加15公斤盐,放在池子里静置一年;来年6月,放到缸里日晒夜露,每天搅拌两次,重复几个月;再次放到池子里,继续放置一年。
古法鱼露制作周期长,保留了传统的虾油味。新鲜的原料经过腌制、发酵、初滤,变成较为澄澈的头道鱼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沉淀。
古法鱼露制作技艺复杂且辛苦,需经腌制、发酵、浸提、熬卤等多道工序,且发酵过程基本都是手工操作,工作环境艰苦,如今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学。此外,技艺多靠家族成员言传身教,难以用文字完整记录,学习周期长,没有长时间积淀难以掌握,传承范围窄、难度大。
在坚持古法制作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林礼群也研发了新的制作工艺,用巴氏灭菌法解决虾油夏季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他还准备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低盐、低脂虾油等新产品。
谈起此次与马祖林义和工坊的合作,林礼群说,马祖与长乐的传统酿造工艺同根同源。工坊创始人林义和祖籍长乐,早年从事酱油制作,后转型酿造食醋、老酒等。工坊秉承传统酿造工艺,明星产品红曲老酒选用优质糯米和特制酒曲发酵,口感浓郁、香气醇厚,已成为马祖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工坊的红糟、糯米醋等产品也各具特色,在两岸市场广受欢迎。
根据合作协议,林礼群将提供优质虾油原料,马祖林义和工坊则利用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设计优势,共同研发联名产品。“这次合作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林礼群表示,双方将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包装设计理念,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的生机。(记者 陈坚 通讯员 连玉 王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