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琴上七弦积淀三千年岁月》
琴,作为中国古老的乐器,那七弦之上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厚重岁月。从遥远的古代走来,古琴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变迁。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弹奏之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古人的情思在弦间流淌。其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选材严苛,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琴音清婉、深邃,或高山流水之旷远,或平沙落雁之静谧。在岁月的长河中,古琴与诗词、书画相伴相生,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依托,也在中国文化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有3000多年的历史。
古琴本身蕴含和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而深厚。它的底板是扁平的、面板是弧形的,对应“天圆地方”。多数古琴长度大概在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古琴十三徽代表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一张手工古琴,制作周期从一年半到两年不等,考验的是工匠的技艺、耐心、审美。闽侯县县级非遗项目闽侯古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文汉表示,希望更多的人来学习古琴,大家一起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悠悠琴曲意象盎然,琴上七弦承载着三千年的文化积淀,如今的非遗传承人斫木为琴,雕琢声音,匠心传承古琴之美与韵。
记者:林凯
部分画面来源:福州广播电视台时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