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的这家玻璃企业成功实现将余热变为“红包”,这一举措充满智慧与创新。在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余热,如今被巧妙利用起来。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系统,余热被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能源形式。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成本,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如同收获一个个“红包”。这种模式体现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其他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这家玻璃企业 余热变“红包”
年发电量2592万千瓦时,可减少电费支出近千万元
近日,位于连江的福建瑞玻玻璃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正式发电并网成功。这意味着,工业余热变废为“电”,年发电量可达2592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4万余吨。
工人操作余热发电系统。 受访者供图
据悉,福建瑞玻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端玻璃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企业,计划分两期建设新型高端玻璃产业基地。其中,一期已建成投产一条日产800吨的超白太阳能玻璃生产线,以及全球第三条可批量生产的日产600吨光热玻璃生产线;二期规划建成生物及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药用玻璃生产线及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
一家玻璃制造企业如何发电呢?原来,该公司通过余热锅炉、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等设备,将原来玻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电能并入国家电网。这样一来,工业余热变成绿色社会资源,有效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和成本,提高了整体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目前,余热发电项目各系统运行稳定,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592万千瓦时,节约标煤7725吨,减少电费支出近1000万元,是实实在在的‘节能红包’。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设备,争取明年发电量实现翻倍增长。”福建瑞玻玻璃有限公司环保发电车间负责人王维忠算了一笔“降耗增效”的经济账,他说,项目还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4432吨,为企业节能提效与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我们还成功建成并启用了新型脱硫脱硝一体化除尘系统,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福建瑞玻玻璃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表示,公司光热玻璃的研发生产已进入最后技术攻坚阶段,一旦实现量产,将替代进口产品,填补福建省乃至华东、华南地区在这一产品生产领域的空白。(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连融媒)
上一篇:闽侯徐家村:千年古村谱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