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九大领域 强化精准监管
福州出台“餐桌污染”治理新方案
日前,《2025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印发,围绕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等九大方面,制定27条措施,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根据方案,营造高效便捷营商环境。将食品生产许可等6项食品许可审批事项纳入证照联动办理,推动市级精品一件事“注销超市、餐馆、便利店一件事”集成办理。大力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告知承诺”“证照联办”等模式,最大限度压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严格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批,严把现场核查关,定期公示注销的证书情况。通过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肉制品、食用油市场秩序。委托第三方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抽取不少于60家糕点、速冻食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品等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发现并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推动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以无堂食外卖、连锁餐饮品牌外卖为重点业态,以发生过食品安全事件、被投诉举报多或差评多、多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受过行政处罚的外卖经营者为重点对象,进一步规范提升线上线下经营行为,压实外卖餐饮、连锁餐饮企业总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开展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加强景区景点、商业街区等人员聚集场所餐饮服务安全监管。全力保障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加强对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风险排查防控。配合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深化企业关键点远程非现场监管工作。帮扶协助企业开展在产在售“无有效期和无产品技术要求”保健食品换证工作。
依托全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在落实法定检查频次的基础上,巩固拓展食品安全领域检查执法“四项改革”成果。准确客观评定监管对象的信用风险等级,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确定监管对象更加精准公平。建立“一清一导一报告”工作机制,切实减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基层负担,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综合查一次”。完善执法赋能“两张清单”制度,建立监督检查后评价制度,强化跟踪问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将检查结果与风险等级评定、检查频次、抽检频次和信用奖惩有效衔接,确保监督检查措施更加精准,有效解决区域性、行业性问题。
试点建立网络市场主体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强化网络订餐平台监管,督促经营者亮照、亮证、亮规则经营。创新直播电商平台监管机制,规范主播及其服务机构营销活动,强化直播电商信息监测。开展新兴业态抽检监测,及时发现处置风险隐患。(记者 沐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