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经过3个多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85后”党员林彩月成功捐献22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福建省第534例、福州市第159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林彩月捐献造血干细胞。(省红十字会供图)
林彩月是台江区的一名民政干部,还曾获评台江区三星级志愿者。如今,从守护“夕阳红”到挽救年轻生命,她以另一种更加热血的方式诠释为民的初心。
2012年,林彩月第一次挽袖献血,在血站和媒体的宣传中,“中华骨髓库”几个字悄然映照进她的心间。“只觉得加入是件好事,或许真能救人一命。”她当即填写了入库登记表,留下血样,满心期待光荣的救命机会降临。
13年过去,这份“或许”终于变成现实。林彩月形容接到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电话时的心情:“有点激动,陌生人之间能够配型成功,挺不容易;又有点紧张,害怕身体受影响,也担心体检过不了关。”
为了打消顾虑,她通过各方面“补课”,最终用专业知识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家人。“我先生起初担心我的健康,我告诉他就像献血升级版,对身体没什么影响,还能救人一命,他才打消了顾虑,还主动承担带娃任务,让我安心准备捐献。”林彩月说。
随后,高分辨配型检测、体检、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她一边调整作息,一边调理体质,默默为这场生命接力蓄力。“在民政系统干了多年养老工作,天天劝他人‘善小亦为’,这次终于把口号变成了行动。”林彩月说。
26日,经过数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林彩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无损健康,却能挽救他人生命,是真正的积善德、做好事。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中华骨髓库。”林彩月说。(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 丁丹阳 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