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
又到了一年开学季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也正式开启啦~
为保障校园师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福建疾控特作以下风险提示
快一起来了解吧!
↓↓↓
01
关注!警惕致病微生物及毒素
南方9~10月气温仍适宜微生物生长,食物选购、烹饪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的不当操作,都可能引起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滋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种微生物:
Part.01
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
高危食品类别
散装冷藏食品、即食食品、肉蛋类、冷加工蛋糕等。
预防措施
校园和家庭都应选择具有合规资质的市场、商场和超市选购食材,不在无资质小摊小贩处购买食品。
需要加热的食材和冰箱冷藏较长时间的食品要烧熟煮透,生鲜食材要生熟分开,清洗干净,备菜工具需要生熟分开,谨防交叉污染。已备好的食物不宜在室温下存放超过2小时,再次食用时应充分加热。
Part.02
副溶血性弧菌
高危食品类别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食品种类以鱼、虾、蟹、贝、海蜇最为多见。
预防措施
各种食品,尤其是海产食品及各种熟制食品应低温储藏,一定要烧熟煮透。盛装生、熟食品的器具要分开,以防止交叉污染。
Part.03
蜡样芽胞杆菌
高危食品类别
米饭、蛋炒饭、米粉等米制品加工和储存不当是导致蜡样芽孢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在室温下,米饭冷却过程中要做好环境卫生,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制作蛋炒饭最好不用隔夜剩米饭。
Part.04
诺如病毒
高危食品类别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传播途径包括粪-口途径、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以及经食物和经水传播。未煮熟牡蛎、蛤蜊等贝类食物及生的或未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为易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高风险食物。
预防措施
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首先应注意保持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学校应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定期对校区/园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清洁及消毒。化学消毒剂是阻断诺如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表面进行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最有效的是含氯消毒剂。
💡师生或学校工作人员一旦发生诺如病毒感染,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居家观察,直至症状完全消失72小时后方可返校。
02
别碰!这些野生植物有毒
野生毒蘑菇、马桑果、铁树果、桐油果、蓖麻籽等野生植物含有天然毒素,校园学生容易因好奇尝食而引起中毒。
预防措施
校园和家长应加强有毒蘑菇与植物中毒危害的宣传、教育、监护,提高学生对有毒蘑菇与植物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采、不尝、不吃野菜、野果、毒蘑菇。
03
注意!这些责任要落实!
学校要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根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有关规定要求,制定并严格落实本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开学前务必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将食品安全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在日常生活中,师生应遵循世卫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食物彻底煮熟烧透后食用。
校园食品安全
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
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新的学期
愿大家吃得安心、学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