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的罗源滨海新城。
金秋时节,罗源湾畔热潮涌动,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金港工业区内,灿兴铂业的贵金属提取车间进入设备安装冲刺阶段,危废“点石成金”的技术即将落地;在罗源湾开发区,洲凯新材料项目钢结构厂房建设如火如荼,百亿产值的高纯合金生产基地雏形显现;在新老城区之间,总投资9.2亿元的罗源县总医院傲然矗立,“三级综合性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中心揭开面纱……一幅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奋进画卷正铺展开来。
位于罗源湾金港工业区的灿兴铂业项目。
灿兴铂业
危废里“炼金”的绿色标杆
【项目点击】
福建省灿兴铂业有限公司位于罗源湾金港工业区,由福建省灿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用地面积66亩,一期37亩、二期29亩,项目主要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利用福建省及周边城市含贵金属以及铜、镍等危险废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该项目是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也是罗源县绿色冶金产业链的延伸。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还原精炼工艺,提炼生产金、银、铂、钯、钌、铱、铜、镍以及价格数倍于黄金的铑等贵金属,主要应用于石油炼化、医药、化工、汽车、氢能、半导体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
【现场攻坚】
9月26日,记者在灿兴铂业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地上热浪蒸腾。在焙烧炉安装区内,炉体已安装完毕,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和检测;熔炼车间内,技术员手持激光校准仪,反复调试贵金属提取线的水平精度。
“这是烟气处理区的‘心脏’——焙烧炉除尘器。”项目现场负责人李芳杰指着三层楼高的巨型罐体介绍。这套技术先进的湿火联合还原系统即将进入联调阶段:火法焙烧炉负责焚毁危废中有机物,湿法浸出流水线则通过精密配比,将熔炼残渣中的金、铑等贵金属“点滴归仓”。“我们采用的都是高效节能设备,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回用,既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又有助于宝钢、闽光等周边钢铁企业解决固废处理问题,对于推动罗源绿色冶金产业低碳化、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李芳杰说。
“项目桩基和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李芳杰介绍,有色金属提取设备预计今年10月完成安装并进入试生产,贵金属提取设备则将于12月安装完毕并启动试生产。
【创新突破】
“全球铂族贵金属(钯、铂、铑、钌、铱)储量约7万吨,而我国储量仅占0.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铂、钯需求量分别占全球的35%和27%。因此,国内铂族贵金属市场需求高度依赖进口和回收再生,原生矿产供给极少。”李芳杰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铂族金属约7吨,提取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医疗制药等领域,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够联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双龙抱珠”产业格局。
近年来,罗源持续做强绿色冶金产业集群,推动宝钢德盛、罗源闽光等龙头企业绿色转型,还通过产业链延伸、完善和强化,引进青山集团、宝太、福蓉源等知名企业落地。“我们采用‘小而精’的发展策略,吸引灿兴、欧特、叙佑等钢铁上下游工业企业,不仅补齐了绿色冶金产业链的短板,还使得产品种类从单一的钢铁拓展至钢、铝、铂族贵金属等多个领域,完善绿色冶金产业生态圈,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罗源县相关领导介绍。罗源县通过高标准编制《罗源湾先进不锈钢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规划》,针对重点产业链和链上重点企业,按“链”索骥推进招商,提升招商工作精准度、匹配度和成功率,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链条招商”的跃进。
洲凯新材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洲凯新材料
锻造百亿级“高纯合金”新引擎
【项目点击】
福建洲凯高纯材料加工新建项目落地罗源湾开发区,总投资30亿元,是罗源在绿色冶金产业链上开辟的新赛道。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93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项目达产后,可年产4万吨高纯净合金新材料,亩均效益高、附加值高,将有效填补全省高纯合金钢等生产空白,助力罗源加快打造千亿绿色冶金产业集群。
同时,罗源洲凯公司正与浙江大学高温合金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按“省级实验室”标准建设特种合金联合研发中心。该项目与罗源绿色冶金产业链转型升级需求高度匹配,与主攻高温合金的洲凯新材料等产业链项目紧密契合,将有力推动绿色冶金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有效解决国家高端制造业关键零部件材料“卡脖子”问题。项目落地后,将在5年内突破3—5项涉及科技部“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卡脖子”技术,申报100项以上(取得10项)专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驱动绿色冶金向高端新材料转型跃升。
【现场攻坚】
9月的罗源湾工地热浪翻涌,福建洲凯高纯材料加工新建项目工地一片繁忙,百余名建设者奋战正酣。塔吊挥舞,焊花飞溅,汗水浸透了工人们的工作服。金属撞击声与机器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奋斗乐章。
项目关键节点——35KV变电站已顺利建成,技术人员正专注于设备调试,为整个厂区注入动力。现场忙碌而有序,所有人的努力都指向共同目标:全力冲刺12月的试生产。这片土地上,每一份坚守都闪耀着奋斗的光芒。
“该项目作为今年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主会场,自开工后就一直在抢工期,目前铸造车间、厂房办公楼均已建设完成,7月设备开始进场,8月35KV变电站已顺利建成,我们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12月的试生产做好准备。”福建洲凯高纯材料加工新建项目经理叶吉祥介绍,“企业7月起安排电渣炉、自耗炉、感应炉设备陆续进场安装调试,10月实现电渣炉安装,10月至11月完成自耗炉、感应炉的调试工作,力争在12月实现全面投产。”
“4月,我们与浙江大学挂牌合作,斥资超千万元建设省级试验研发中心。项目配备尖端检测分析仪器,重点攻关耐高温、耐腐蚀特种不锈钢及合金材料,将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加速培育和发展特种合金相关高新技术产品。”公司总经理刘伟吉介绍,该中心未来将成为企业攻克国产替代“最后一公里”的核心阵地,助推高端金属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创新突破】
“土地要素保障是项目落地的关键前提。”罗源县相关领导告诉记者,洲凯项目的成功落地,得益于罗源县委、县政府创新推行“市场化土地平整”模式。该模式通过市场竞争引入市场主体承担平整工程,并创新性地将开挖出的砂石土资源进行公开拍卖,有效反哺开发成本。
推进招商项目的“四同步”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锻造“罗源速度”。以洲凯项目为例:设计方案同步,签约至定稿仅4个月;土地报批同步,一期用地交付3个月,全部用地11个月交付;征地拆迁同步,50天内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施工审批同步,2个月连获“三证”及能环评,2024年12月31日获施工许可,2025年1月3日即开工。多环节高效协同,大幅压缩前期时间,保障项目快速落地。
“主动招商”是罗源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罗源县委、县政府以“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员参与”理念狠抓招商,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服务承诺;“跨省招引”链主项目展现攻坚魄力,2024年4月,罗源县在全链条招商的分析中,敏锐捕捉到洲凯公司延伸产业链的需求,了解情况后主动出击、多次磋商谈判;同年7月火速成立专班,当月22日即完成投资签约与项目备案。该项目成功填补福建省高端特种合金材料空白,以“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实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罗源县政府与福建洲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按“省级实验室”标准,建设“浙江大学—洲凯福建罗源特种合金联合研发中心”,同时支持建设特种合金生产基地,未来将孵化5家或以上新材料下游深加工企业,申请专利超100项。
罗源县总医院是罗源深化“健康福州”行动的核心载体。
罗源县总医院
托起26万群众的“健康梦”
【项目点击】
罗源县总医院位于松山镇,总投资9.2亿元。项目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290张,按三级综合性医院标准设计,建设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传染病门诊综合楼、学术楼等12栋主楼,将打造集医疗、教学、康复于一体的县域医疗中心。
该项目是罗源深化“健康福州”行动的核心载体,覆盖常态化应急、医疗、传染病防治等功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为罗源新老城区和福州台商投资区、罗源湾开发区重点产业提供医疗服务配套,并直通罗川幸福颐养中心,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
【现场攻坚】
9月26日,罗源县总医院建设现场一派繁忙。记者看到,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学术楼、保障楼等室内装修已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收尾工作。
传染病住院楼和隔离楼装修也已完成80%,工人们正集中力量,抓紧对电路水路网络等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后期设备运行安全稳定。5号楼的传染病门诊装修进度加快,工人们忙着最后的打磨上漆。
“我们几个班组几百号人都在抢内装和室外收尾。”现场一名工长指着进度表说,“铆足干劲,人行道、绿化这些配套要尽快完工,早日把新医院建成,早一天造福百姓!”
【创新突破】
“罗源县总医院的建设,实现了罗源县域医疗资源破局,是从‘小马拉大车’到‘腾笼换鸟’的战略跃升。”罗源县总医院院长张文标介绍。罗源县常住人口26万,近三分之二集中在城区,近三年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年均门诊量约91万人次。而承担全县61%诊疗量的县医院和中医院,仅拥有30亩医疗用地和535张床位,长期处于“小马拉大车”的严重超负荷状态。为破局,罗源县委县政府实施“医疗资源大迁徙”:果断放弃原45亩新建分院方案,在新老城区交界处,一次性划拨200亩建设县总医院,实现城区资源“腾笼换鸟”。同时,创新整合打包项目申报,成功争取专项债等资金形成5.3亿元资金池,并持续筹资,保障建设资金。
近年来,罗源县紧扣群众健康需求,以医改为核心引擎,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投入仅1400万元即全面更新医院信息系统,成功达到国家电子病历四级标准。这实现了“一次检查、多方认可”和“数据多跑路、患者少奔波”的就医体验;促进了医院间信息互联、业务协同的分级诊疗;支撑了总医院统筹调度、集采集配的资源整合,迈向“八统一”管理。同时,2024年1月与省附一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设立14个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60余名专家定期驻诊手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罗源还依托县总医院,统筹推进医养结合普惠型养老示范项目罗川幸福颐养中心,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规划床位500张。据介绍,罗川幸福颐养中心设无障碍通道直通总医院,确保老人突发疾病快速救治;共享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避免重复投入。同时,预留200亩用地,正对接高端企业规划开发康养社区及精装适老化公寓,致力打造“医疗+银发经济”综合体。
(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图片由记者林双伟摄)
上一篇:网红儿童“真煮”迷你厨房安全吗?
下一篇:中外萌娃齐动手 美味荔枝肉端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