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兜古榕树。
国庆期间,福州古树名木大放异彩,成为假日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国庆前夕,福州市林业局精心打造了三条古树名木旅游线路,巧妙串联起生态景观、人文故事与舌尖美味。这三条特色线路,不仅为市民游客开启了一场融合自然生态与人文魅力的奇妙旅程,更成为活化利用古树资源、实现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鲜活范例。
游客在三坊七巷爱心树前打卡。
古树线路
串联生态、人文与舌尖美味
“这三条线路是基于全市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而精心打造的。”7日,福州市林业局绿化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道。
晋安线以“千年传奇”为底色,串联起多处古树奇观。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千年古榕独木成林,撑起1330平方米的翠绿华盖;鼓岭1300多年柳杉王双干合抱,见证“鼓岭缘”中美民间友谊;鼓山涌泉寺的“双璧古树”——千年苏铁与回龙阁枫香,构成独特景观。此外,还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鼓岭旅游度假区等景区,鼓山登山步道等徒步路线,以及鼓岭农家菜、涌泉寺素斋等美食,让市民游客尽享假日乐趣。
福清线充满古意与烟火气。镜洋镇西边村的103株百年荔枝古树,静守大化山;一都镇王坑村母子榕公园里的两棵165年小叶榕,根脉相连;东山村“古榕听涛”的555年古榕,与兰氏家族聚居地相映成趣。此外,周边拥有丰富的景区、徒步路线,还有王坑地瓜干、青红酒等美食,让市民游客沉浸于乡村风情。
永泰线在山水间诉说时光与生命的对话。塘前乡岭头村的香樟古树群,与林氏祖祠交相辉映;同安镇芹草村的“福建油杉王”,被村民敬为“镇水口神树”;梧桐镇“榕水谣”的13棵百年古榕,沿大樟溪排开,并与全省首个古树名木博物馆相映成趣;盖洋乡珠峰村的银杏古树群,金叶纷飞;洑口乡紫山村的红豆杉古树群,见证革命岁月;嵩口古镇的千年古榕,与明清古厝“跨时空对话”。此外,还有蛋燕、红糟鲜笋夹等美食,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这三条线路各具特色,将福州的古树名木资源与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美食文化等有机融合,成为国庆期间福州旅游的亮丽风景线,也让更多人领略到福州古树名木的独特魅力。
游客在鼓岭柳杉王公园游玩打卡。
保护有方
持续探索守护绿色的福州经验
福州与树的缘分始于北宋,自蔡襄倡导植榕、张伯玉推行“编户植榕”以来,这座城市便与榕树结下不解之缘。如今,福建建档古树名木超11万株,其中福州有10156株,福州城区的779株古榕树更是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从历史到现代,福州始终以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守护着这些绿色“活化石”。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平衡古树名木保护与当地建设的关系,福州给出了令人称赞的答案。福州将城市古树名木空间数据融入多规合一平台,通过选址预审、工规联审等四阶段部门联动,开创“源头预警—过程管控—结果倒逼”的保护模式。以南门兜古榕树为例,福州地铁在设计时优化方案,绕行避让,生动体现了“保护优先,不砍树少挪树”的原则。
在制度保障与精细管理方面,2024年元旦施行的《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成效显著,全市上万株古树名木实现“棵棵有人管”,30株濒危古树得到抢救复壮。通过强化信息化监管、开展专项测量、完善“一树一档”,福州构建了日常巡查与专项保护相结合的常态化机制。此外,福州还牵头编制和修订省级古树名木技术标准2项,启动鼓岭“柳杉王”与于山“月朗风清”榕树的繁殖试验,强化遗传基因保护。
资金保障与科技赋能,同样是古树保护的重要支撑。2024年以来,福州安排财政资金317万元,并争取省级支持150.8万元,同时创新引入社会资本,与蚂蚁集团合作首创“政府指导+公众参与+企业支持”模式,首批注入93.9万元用于古树健康巡护与救护。如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千年古榕树,工作人员模仿气生根制作水泥支柱支撑庞大枝条,还为其量身定制“内治外养”复壮方案,守护这株老榕树健康成长。
文旅融合
激活发展新动力的创新实践
在福州,古树特色景观遍布城乡。在城区,于山公园寿岩榕、马尾“中国塔榕”等成为热门打卡点;在乡间,永泰同安油杉王入选“中国最美古树”,闽侯青口榕树王获评“中国十大最美古榕树”,还有10片古树群获评“福建最美古树群”。这些古树特色景观,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福州的大地上,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如今,古树名木不仅是生态景观,更是福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福州通过文创开发、微公园建设、特色展馆打造与互动体验,将古树资源转化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福州的文旅版图中,三坊七巷的爱心树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这棵造型独特的树,以独特的爱心轮廓成为新晋顶流,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而以爱心树为灵感设计的毛绒挂件,更是凭借其可爱造型和独特寓意,成为福州文创市场的“香饽饽”。上线一年多来,该挂件整体销售量已突破27万件,让榕树这一福州的标志性树种,成为最具辨识度的文化IP之一。
福州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不仅局限于城区。福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古树微公园建设,目前已建成59个,让近500株古树得到有效保护。如在罗源县中房镇满盾村,村内的柳杉古树群被打造为古树微公园,并融入红色底蕴,2020年初至今已接待党员干部、游客近万人次,成为红色研学的热门目的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树文化,福州还打造了特色展馆。如在永泰春光村新设的全省首个古树名木博物馆,设有树叶标本展示区、古树照片墙、村情特色展示区等多个展区,成为人们了解古树文化、感受自然魅力的重要窗口。
除了静态展示,福州还注重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古树名木。如嵩口镇大喜村的“森林教室”于2019年成立,开设山林绘画、山林造物、山中美食等生态研学项目,一年可举办200余场活动,让孩子在自然中感受生态保护的魅力。(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