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林: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潘丹林,犹如一颗坚定的红星闪耀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与红色电波紧密相连,那无形的电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与使命。在艰苦的岁月里,潘丹林坚守在通信岗位上,以高度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确保每一份情报、每一道指令通过电波准确传递。无论是枪林弹雨的战场,还是充满危险的敌后,他都像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他的英勇无畏、忠诚奉献,让红色电波永不消逝,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8月17日是福州解放75周年纪念日。8月16日,市老年大学原创红色话剧《八一七·荔园红色电波》在榕首演。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剧的编剧潘丹林。
潘丹林在剧中饰演栗波。
“《八一七·荔园红色电波》取材台江太平山山仔里16号高家大院内发生的革命故事,是福州版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潘丹林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高家大院作为中共闽浙赣省委福州太平山联络总站,一共走出了15位革命者。他们用秘密电台将重要军事情报发往闽北和华东,为福州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八一七·荔园红色电波》中的核心角色高群,便以革命先辈高振云等人为原型。
据潘丹林介绍,该剧共5幕,通过剧中人物高老奶奶的回忆带观众走入75年前那段峥嵘岁月。其中的第四幕《荔园电波》,生动再现了地下工作者每天冒着巨大危险将情报传送到千里之外的故事。剧中革命者栗波在解放前夕为保护高群不幸牺牲,他也是当时年仅18岁的高老奶奶的恋人,两人间的遗憾为该剧增添了悲壮的感情色彩。
“今年年初就开始筹备这部话剧了。”潘丹林说,为挖掘本土红色革命事迹,他数次前往高家大院并与高家后人深入交流,了解鲜为人知的革命史实。
“看到这部话剧将平面的剧本转化为立体的舞台故事,一切辛劳都值得了!”潘丹林笑着说。
“希望《八一七·荔园红色电波》能够引导更多人关注、了解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发扬。”潘丹林表示。
潘丹林深入挖掘福州本土文化,近年来创作了诗朗诵作品《初心如磐信仰为旗》《坊巷寄情》,主演小品《使命的召唤》、情景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音乐情景剧《一个都不能少》《妈妈教我一支歌》《福道来道福》等。(记者 全怡月 通讯员 林绿丰/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