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济运行呈现整体向好的态势,民营经济在其中的贡献尤为突出。在福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民营经济如同一股蓬勃的力量。众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各个产业领域,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传统行业到新兴科技产业,到处都有它们活跃的身影。民营经济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运营机制,不断推动创新发展,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稳定社会就业局势贡献力量。同时,在创造税收、促进对外贸易等方面也表现卓越,成为福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福州新闻网9月15日讯(见习记者 刘露)近期,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9月15日上午,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民营经济贡献突出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介绍,今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稳住经济大盘,推动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
从数据上看,工业用电、税务开票金额、市场主体数等先行指标逐月回升,接触类消费快速恢复,交通、旅游超过疫情前水平;经济动能转换加快,锂电新能源、化学制品、航空设备等制造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其中,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2%,增加值回升幅度高于全省经济0.7个百分点,规上民营企业数同比增长9.2%、营业收入增长25.3%。
出台若干举措,解决民营经济实际困难
会议提到,目前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福建结合落实《意见》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
在民营企业创新转型上加大政策支持,提出实施“六个一批”,即:发布一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遴选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推广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立项支持一批科技特派员和星创天地后补助项目、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推动一批民营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让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底气更足。
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全省持续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推动“商贸贷”“外贸贷”上规模,推广使用“闽商易融”贷款码,用好两期200亿元提质增效专项资金贷款,省财政安排贴息资金4亿元,每年对符合条件的该专项资金贷给予1%贴息。
针对民营企业反映的惠企政策不落地等问题,围绕融资服务、政策兑现、科技创新,开展营商环境提升三大专项行动,健全完善与商会组织、民营企业沟通协商机制。同时,深化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网好办”“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码上办”五项改革,建好“福建易企办”企业服务专区和“闽捷办”智慧税务平台等,着力为民营经济这片“森林”厚植“肥沃土壤”。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翁玉耀介绍,下一步全省将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00家以上。主要措施包括:
加快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行动计划,壮大优质中小企业群体,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打造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引导每个县域重点发展1—2条主导产业链,引导做大做强做优。
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行动,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