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温杀手”,热射病早期预防是关键》
高温天气下,热射病如同隐匿的“杀手”。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类型,病情凶险。在炎炎夏日,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作业的劳动者、运动强度大且时间长的运动员等高危人群极易受到威胁。早期预防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活动,若无法避免,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遮阳帽、穿着透气衣物、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只有重视早期预防,才能有效降低热射病发生的风险,远离这一“高温杀手”的侵害。
正式“入伏”后,福建各地开启了炙烤模式。省级机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郑晓栗提示,在气温高、湿度大的高温热浪下,如果防护不当,可能会患上热射病,关键是要做好早期预防。
高温天气下,当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时,可能是热射病的表现。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热射病发病与高温环境、重体力劳动相关,又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前者大多为中青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所导致,后者大多有慢性基础疾病,年老体弱者居多。
郑晓栗建议,高温天气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同时注意防晒。夏季不论运动量大小,都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饮水应少量多次,在之前的饮水量上每天增加500~1000毫升的摄入。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盐分、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等流失,因此也可以适当补充电解质。饮食方面要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心得到放松。
(记者 张静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