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推进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七部门积极推进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这一举措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医疗领域,以往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医时,常需重复进行相同检查,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如今通过推进互认,能有效避免医疗资源的无端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患者而言,可减少检查次数,节省费用支出,同时也避免多次检查带来的身体不适等问题。这一政策有助于推动医疗体系的整合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向着更便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11月2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到2027年底,各省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300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区域内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数超过200项。
到2030年,全国互认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果互通共享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记者:董瑞丰、李恒
设计:李恒、苗夏阳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