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防积极开展电动自行车真火实验,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在实验中,模拟电动自行车起火的真实场景,火势凶猛且蔓延迅速,释放出刺鼻浓烟和强烈热浪。通过不断调整变量,如不同类型灭火器、灭火装置的使用,消防人员细致观察灭火效果、火势抑制速度等关键因素。他们从众多实验数据和实际灭火情况中,深入分析哪种消防设施在应对电动自行车火灾时能够发挥最佳作用。这不仅有助于优化消防设施在电动自行车火灾场景下的配置方案,还能极大提升对这类火灾的防控和扑救能力,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电动自行车有哪些安全风险?如何让出行更安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应该配置哪些消防产品?能发挥什么作用?
17日,省消防救援总队、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龙岩学院开展了一场电动自行车消防设施配置方案真火实验,旨在进一步摸清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发展过程,比对各类消防产品在火灾预防、扑救中的作用,为下阶段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规范停放充电场所建设提供支撑。
从外卖员到上班族、从购物买菜到接送孩子,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很多人离不开的出行工具。据统计,全省目前有1200余万辆电动自行车。但由于产品质量、违规改装改造、停放充电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电动自行车火灾频频发生。
据介绍,本次电动自行车火灾实验重点围绕架空层停放充电场所无灭火设施、非隔热型墙体、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墙体、使用新型灭火装置灭火,以及室外停车棚无灭火设施、选用标准覆盖面洒水喷头、选用扩大覆盖面洒水喷头等七类场景开展。
实验使用20辆锂电池类型的电动自行车,涉及三元锂、磷酸铁锂、锰酸铁锂三类常见动力电池,分别模拟设置在住宅建筑架空层、室外车棚两类常见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通过测量电动自行车火灾烟气、热辐射、切面温度等数据,对比不同类型消防设施在电动自行车火灾中的性能,为电动自行车火灾预防提供技术支撑。
实验开始,3辆设置在住宅建筑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因电池热失控引发燃烧,现场画面显示,动力电池在模拟热失控的环境中起火燃烧,温度超过700℃,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烟温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先后被触发,有害气体检测仪显示,现场有害气体聚集并达到峰值。
在模拟室外车棚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选取电动自行车分别在未设置灭火设施(仅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新型灭火类科技成果以及仅有隔热建筑构件的环境中,真实还原了电动自行车火灾蔓延速度、现场温度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触发时间、灭火效果、彩钢墙体和防火卷帘的隔热等情况。在测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效果的环节,经测试,洒水喷头在出现明火后2分15秒触发喷水,虽无法扑灭明火,但起到了良好的降温、驱烟和保护周边车辆的作用。
据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致人伤亡的案例中,90%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等场所;接近一半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夜间充电的过程中。省消防救援总队有关人士指出,一组组实验表明,公众要自觉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行为,不在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地下汽车停车位停放电动自行车和擅自改装电池,严禁飞线充电或上楼入户充电,做到“车辆不进楼、电池不入户、人车不同屋”。(记者 何祖谋)
上一篇:福建:发展清洁能源 助推绿色发展
下一篇:今夜抵达!福建即将降雨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