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澄亮相“代表通道”,带来了关于“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的深刻诠释。在这个通道上,王永澄的出现如同一个窗口,向人们展示着民主在实际生活中的生动模样。他或许讲述着民众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实例,那些让百姓幸福可感的政策从民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从民生改善到公众意愿的充分表达,从基层治理的民主实践到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共享成果,他的亮相让大众看到民主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在每个角落发生着,与幸福紧密相连并不断推动着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亮相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他是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位盲人代表。
他带着那份“摸得到的民主”,站在话筒前,为全国上千万视障人士代言。
“指尖上的报告”首次亮相全国人大会议
王永澄来自福建三明,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一份能够用“指尖”触读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他心里倍感温暖。这是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亮相全国人大会议。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用手指触摸阅读盲文版大会文件。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今年,王永澄准备了关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视残疾人养老特殊需求以及关于促进海峡两岸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的两份建议,王永澄说,一份份建议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3月5日中午,王永澄代表在驻地房间内用手指触摸阅读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史竞男 摄
“我是盲人中的一员,更懂得他们的渴求”
作为盲人中的一员,王永澄更明白盲人群体需要什么。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王永澄不断收到各地残疾人朋友的诉求,他认真记录、深入调研,形成代表建议,积极为这一群体发声。
3月5日下午,福建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王永澄代表进行发言。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王永澄在“代表通道”上提到,过去一年他经历的几个“特别的时刻”。其实在推动残疾人群体平等融合参与社会生活方面,也都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3月,王永澄在2023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围绕盲人就业、教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议题提交了4份建议,其中一份是关于为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出版大字版教材的建议。
2023年6月,王永澄提出的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的建议,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立法过程中得到采纳。
2023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铁集团、中国残联4家代表建议承办单位,派出工作人员专程来到福州,上门为王永澄送交了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中首次制作的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
“收到盲文版答复件的时候,我一遍遍抚摸着上面的盲文,心里无比温暖。”王永澄感慨道。
“我们看不见,但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
从因意外双目失明,经历漫长的绝望消沉,到决定外出学按摩、创业、开展培训……王永澄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为了残障人士的所需所盼 他让盲人群体被更多人“看见”
2023年,福建全省有24万多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再次提标,为近80万人次发放近13亿元;为34.6万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100%,辅具适配率达99.85%;全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安置率达9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项“春天的事业”正在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