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匠心 | 他与纸的缘分,“轻薄”又厚重》
他,与纸结下了不解之缘。纸,看似轻薄,在他手中却承载着无尽的厚重。他以匠心对待每一张纸,那轻薄的纸张是他创意与技艺的载体。从选材开始,他精挑细选,如同对待稀世珍宝。制作过程中,他倾注无数心血,每一道工序都严谨细致,这轻薄的纸便被赋予了独特的灵魂。无论是折叠、裁剪还是绘制,他都用智慧和热爱将纸变成一件件令人惊叹的作品。这轻薄的纸,见证了他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也蕴含着他对匠心精神的深刻诠释,厚重而深沉。
西山竹纸,早在唐宋时期就名扬四海,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
其纸质细腻柔韧、光润洁净,有“西山玉纸”之美誉。
11月18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闽人智慧”系列人文纪录片《智在匠心》第九集,带你了解国家级非遗拓展项目竹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西山纸”第四代传人刘仰根。
西山竹纸取材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的上等嫩毛竹,从备料到生产要等120多天。
一张合格的西山竹纸经过备灰、劈山、修料塘、浸漂、压塘等28道工序制成。
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是书写、印刷、修复古籍的佳品。
与山为伴,纸寿千年
刘仰根是三明将乐人。作为中国最早生产竹纸的地区之一,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鼎盛时期,将乐有100多家造纸作坊,如今只剩刘仰根一家。
2008年,将乐竹纸制作技艺(西山手工造纸技艺)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仰根也被国务院认定为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获得“国家级非遗”的招牌,更坚定了他的传承之心。
截至目前,三明市有竹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
刘仰根带着西山纸走进校园和社区,宣传竹纸制作技艺,也让更多年轻一代感受到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