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供具体的“不讨好”的何同学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信息的话我没法准确进行描述和分析呢。
名人、网红等不仅不能忘了自己的来时路,更要以公众人物的身份严格要求自身,言行之间要考虑到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导向
近日,知名互联网博主何同学在网上分享自己处理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引发争议。他表示,过去面对司机的好评请求,会口头答应但下车后也没想起来打,如今除非司机服务特别好,否则会直接拒绝,“作为一个有讨好倾向的人,这是我锻炼真诚和勇气的方式”。
此言一出,引发网友对“打网约车该不该给好评”的争论,也引发人们对何同学言论的质疑,认为他“傲慢”“尖酸刻薄”。还有人模仿何同学的表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写了一段段拒绝给何同学“一键三连”的文字表达讽刺。有数据显示,何同学一夜掉粉过万,多平台账号粉丝下降。
那么,何同学到底冒犯了谁?又错在哪?
审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何同学此番表达,可能是要分享自己对“讨好型人格”的反抗。然而,他举了一个关于给网约车司机打好评的例子,让人们觉得他把“真诚”和“勇气”用错了地方,冒犯了共情普通劳动者的网友,更对现实世界感知出现了偏差。
回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网约车司机口头索要一个好评,只要不是强制的、当面立即要求完成的,自主权和评价权其实都在乘客手上。要不要点评、给什么样的评价,乘客自行决定就是了。如果经常遇到司机的“好评”要求,确实容易让人厌烦,但从这一行业的收益与服务评价高度相关的特点来说,似乎也无可厚非。甚至这也可能是整个服务行业的一个缩影。
将心比心之后,自然可以体会其中况味。换位到互联网博主的身份,也会说出“请大家点关注点赞”,乃至希望用户“一键三连”。那么,这些博主尤其是知名博主、网红博主,为什么就不能共情到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呢?
近年来,“讨好型人格”的说法在网上一度流行,很多人对照当中的“不敢拒绝”“压抑自我感受”“善于察言观色”“害怕冲突”等性格成分,大呼自己样样中招,由此也掀起了一股摆脱讨好型人格、改造讨好型人格的风潮,试图让自己活得更加“自我”。
客观来说,讨好型人格或许会“为了满足他人需求而隐藏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不过讨好型人格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本身十分在意他人评价,之所以讨好他人,也是为了避免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
换句话说,讨好型人格也是在努力寻求一种人际交往中的“好评”。真正的真诚和勇敢,应该是向不合理不合情的过分要求说不,而不是用在正常的服务当中。如果司机没有明显服务不周的地方,随口要一个好评也并不过分。
近年来,部分赚足了名气的网红人物因为一些“不接地气”的言论翻车,这当中有主观认知的问题,也有“站在山顶俯视”的缘故。这些网红在成名前也是普通人,接触到的圈层也多是普罗大众,会更直观地看见和感受普通劳动者的不易。但当走到更高处,身边的一切都“更新”后,就难以注视到普通人生活的细微处了吗?
何同学此次陷入舆论漩涡,也再一次提醒,名人、网红等不仅不能忘了自己的来时路,更要以公众人物的身份严格要求自身,言行之间要考虑到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导向。
当然,也没必要因为一句话就彻底否定一个人,毕竟这些言论也和其本职业务无关,属于价值观之争。一些网友拒绝给何同学“一键三连”,这是个人自由,但没必要上升到人身攻击。而何同学在删除相关言论后,也该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觉得自己有错就认,不服也大可以辩解。沉默肯定不是一种“讨好”,也讨不到好。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翟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