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应邀参加新华社网络直播,聆听“十九先生”分享“闽都状元文化”。直播中,“十九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闽都状元们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从古代科举制度的渊源到闽都状元们的求学之路、成就与精神,他的讲解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科举盛景与状元风采。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对闽都文化瑰宝的一次精彩传承与弘扬,让我们对闽都状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敬意。
23日是世界读书日,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吴恒之(号“十九先生”)应邀参加新华社网络直播活动,在新华社客户端分享“闽都状元文化”。
“十九先生”(右)在直播中。(视频截图)
这是吴恒之连续第三年登上新华社,也是他的首次网络直播。他在直播中介绍,自隋唐以来,福州历有26位状元和超过3000位进士(另有其他不同统计数据),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并出现了“一县七里三状元”“一榜三鼎甲”等古代科举佳话。包括闽都状元文化在内的科举成就,是福州历史文脉的核心载体之一,也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同时,福州许多状元用自己的一生实践,印证着闽都文化的内涵精髓。如闽都第一位状元许将,能文能武,政声斐然,被抗金名相李纲评价为“历事五朝,逾四十载,入位丞弼,出拥节旄,其勋业、行义、经术、文章皆兼备之,为当世之所瞻仰”;南宋状元黄定任职温州、潮州时为政清廉、兴利除弊,离任时,百姓以“万民伞”相赠;最后一位状元王仁堪,在镇江平教案、赈灾民、兴教育、截漕米,任满考绩时,为江苏政绩第一,至今镇江仍有“王仁堪纪念馆”……这些状元史料都充分显示了闽都文化的务实求真、为民造福的核心理念。
闽都状元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故事与著述,其史迹也遍布福州各地。以福州晋安区为例,辖内状元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状元岭、状元路、登云路、状元桥、状元摩崖石刻、状元读书处、状元后裔村、状元墓、状元匾额、状元堂号等。
“福州山水相依,人杰地灵。除了科举制度的状元,近代以来,这片土地孕育出了众多享誉海内外的人才,在众多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印证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吴恒之认为,对闽都状元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进一步为福州的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赋能;挖掘研究与活化利用闽都状元文化,也可为闽东北协同发展、山海协作以及福州都市圈建设,持续增强内生动力。(记者 赵铮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