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网福州供电公司的工作现场,一场紧张而重要的作业正在进行。为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工人们正专注地为线路穿上“防护衣”——安装避雷器。在带电作业的情况下,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责任感,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那一道道电流在他们身边穿梭,却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专注与淡定。他们就像电力领域的守护者,用自己的专业和勇气,为线路加上坚实的防护,让福州的电力供应更加可靠,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着坚实的保障。
25日清晨,长乐区古槐镇井门村的群山之间,晨雾尚未完全散去,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二班的8名队员在山脚下集结完毕。“避雷器很重,上山的时候慢点,大家互相搭把手。”班长吴能锦望了一眼崎岖的山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他们这次任务的目标,是为220千伏井西Ⅰ路5号塔安装避雷器。
福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塔上带电安装避雷器。通讯员 陈德钧 摄
据介绍,因强对流高发季即将到来,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启动了输电线路防雷改造专项工作,计划为雷电多发区域的9条线路41基输电铁塔安装避雷器,以提升线路的防雷水平。而为了确保改造期间电力供应不受影响,施工必须采用带电作业方式进行。这意味着,队员们将在高空、超高压线路旁完成这场与雷电赛跑的作业。
负重攀登并不轻松。避雷器和工具加起来近40公斤,队员们一边调整步伐,一边相互扶持,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9时35分,5号塔终于出现在视野里,队员们稍作调整,随即投入紧张的安装作业。
“现场风速2米/秒,无人机可以起飞。”无人机操控手马晓宇检查风速后,汇报作业条件已满足要求。“塔高70多米,绳子长,飞行过程要注意别缠到树上。”吴能锦提醒道。马晓宇点点头,熟练地操控无人机缓缓升空,牵引着带有自锁装置的绝缘绳索,精准地搭挂在地线上。此时,吴能锦带着3名班员陈端枢、何小勇和郑永健穿戴整齐在一旁等候。确认绝缘绳搭挂牢固后,马晓宇上前,将吴能锦携带的速差防坠器固定在绝缘绳上,作为额外的后备保护。
一切准备就绪后,吴能锦背上滑车,率先攀登,3名班员紧随其后。他们每人肩上都背负着工具和配件,沿着塔身缓步上升。70多米的高度,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登塔,都必须全神贯注,确保万无一失。
塔顶的风力比地面更强,微微摇晃的铁塔增添了几分挑战。到达指定作业位置后,吴能锦首先安装滑车,并指挥地面人员利用牵引装置吊送绝缘平梯。郑永健和何小勇接过平梯后,小心翼翼地固定在塔身上。确保其稳固后,身穿屏蔽服的陈端枢顺着平梯攀爬,来到引流线位置准备进入电场开展作业。
塔上人员就位后,避雷器缓缓升空,被精准吊运到作业点。陈端枢屏住呼吸,开始安装作业:清理导线表面的氧化层、固定支架、连接线夹……动作娴熟而专注。正午的阳光直射塔顶,温度持续攀升,作业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但大家没有丝毫懈怠。11时30分,上相避雷器顺利安装完毕。为了节约时间,队员们简单吃了几口携带的干粮后,继续投入到另外两相避雷器的安装中。
14时,随着最后一颗螺丝拧紧,三相避雷器全部安装到位。“作业完毕,申请退出电场!”高空中,陈端枢的声音坚定有力。确认安全后,他顺着绝缘平梯缓缓撤离,吴能锦等人则开始拆除设备并指挥地面人员将其吊回地面。脚踏实地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这一天的高空作业终于圆满完成。
队员们收拾好工具,望向塔顶。阳光下,崭新的避雷器在高压线路间熠熠生辉。春雷在即,而在这座高塔之上,一道新的防线已经筑起,为千家万户的灯火增添了一份坚实的守护。(记者 唐蔚嫱 通讯员 陈蒸 陈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