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现场亮点纷呈。救援黑科技尤为亮眼,如先进的无人机侦查系统,可快速精准定位受灾区域,为救援行动提供关键信息;智能救生设备,能在危急时刻迅速展开救援,保障生命安全。同时,科普活动人气高涨,众多市民踊跃参与。专业人员通过生动的讲解、实际操作演示,让大家深入了解各种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从火灾应对到地震避险,从洪水防范到地质灾害预防,一一为大家解惑。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更让大家掌握了实用的应对方法,为福建的安全稳定贡献力量。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11日上午,福建省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福州市晋安湖公园青鸾广场举办。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主办,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福建省地震局、福州市减灾委员会承办,福州市应急管理局、晋安区政府协办,旨在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市民在福州市应急管理展区的“爱心树”展板抽取奖品。
活动有人气 黑科技吸睛
1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人气十足,吸引不少市民参与。
台上,福州方言快板《闽艺说震》、泉州提线木偶剧《小沙弥下山说“减灾”》、莆仙俚歌说唱《众公协力齐“应急”》以及客家话情景短剧《最牛校长》等节目,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台下,黑科技装备十分亮眼。其中有:能在大海、江河、湖泊、水库等各类水域开展救援的水上智能救生艇、能代替救援人员下水的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可以飞至120米高度灭火的消防救援无人机、支持北斗精准定位的多波束无人船。这些装备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打卡。
此外,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福建省地震局、福州市应急管理局等参展单位,带来了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福建山地救援队、福建星光救援队等民间救援队伍,也带来了专业救援装备。
市民在现场接受省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
福州有成果
打造“1+6+3+N”模式
记者注意到,福州市应急管理展区排起了长队,不少市民参与答题活动。
“我们推出了‘防灾减灾·自然有答案’趣味互动游戏,市民答对科普扭蛋机中的防灾减灾问题,即可在现场的“爱心树”展板抽取奖品,如防灾减灾主题的帆布袋、水杯、罐头植物等。”福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此次活动是福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福州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近年来福州以“1+6+3+N”模式,建立起以市级储备为支撑,县级储备为基础,乡级、村级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新格局。
“1”个市级应急综合保障基地:融合了全市防汛应急物资仓库、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培训基地、市级自然灾害避灾点、大学城防汛前沿指挥部等功能。
“6”个应急综合保障中心:在全市六个方位(晋安、长乐、福清、闽侯、罗源、永泰)分别设置应急综合保障中心。
“3”个专业化应急物资储备库:包括城市消防、森林消防、应急救灾等3个标准化专业型物资储备库。
“N”种形式应急物资储备站(点):县级均建有1个应急物资储备库,乡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依托基层应急救援站建设,村级救灾物资储备依托村级自然灾害避灾点。目前,市级行业部门建有85个应急物资库。(记者 郑瑞洋/文 郑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