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的夜空中,星星仿佛是无数盏微弱的明灯,它们默默闪烁,给予人们无尽的慰藉。点亮星星,就像是点亮了希望的火种,让那些在孤独中徘徊的心灵找到了温暖的归宿。每一颗被点亮的星星,都代表着一份爱与关怀,它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璀璨的星河。爱不孤单,因为有这些星星的陪伴,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意。它们用微弱的光芒照亮了世界,让我们明白,在孤独的时刻,爱永远不会缺席。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罗源特教的操场上,我站在教学楼门口,看着三三两两走进校园的特殊孩子们,内心既期待又忐忑。这是我来到罗源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二天,也是我真正理解“特殊教育”这四个字沉甸甸份量的开始。
记得第一天的音乐治疗课,我和同学们精心准备的音乐刚响起,几位“唐宝宝”(罹患唐氏综合征的儿童)便开始随着音乐舞动。那一刻,同行的伙伴和老师都备受鼓舞。但有几位患有孤独症的小朋友不愿意参与,需要我们一对一带领。这个意外让我明白,专业方案固然重要,但面对特殊儿童时,更需要的是随机应变的智慧和发自内心的理解。
言语康复课上的小橙(化名),更是给我很深的触动。这个语言发育迟缓的男孩,总是把句子卡在喉咙里,就像他总说不好“请”和“谢谢”。或许是发音方式不正确,让他感觉吐词很累很困难,即使说出来声音也很小。但是,他没有因为发音困难而放弃,而是一直在努力。这些小朋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韧劲,更敢于直面困难。
最让我难忘的,是在生活技能课上教小轩(化名)系纽扣的场景。这个患有孤独症的小男孩,手指总是不受控制地颤抖,我们试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接一个地系好纽扣,他开始着急。后来,我的同伴想到了把系纽扣变成“帮小扣子找家”的小游戏。当小轩终于独立扣好最后一粒纽扣时,他伸手擦了擦帮助他的老师额头上的汗珠。这个细微的动作,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说明教育的真谛。
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对康复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基础,但真正能打开特殊儿童心门的钥匙,永远是真诚的理解和耐心的陪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而我能做的,就是用心守护这些独特的生命,静待花开。(福建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2024级本科生 代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