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凭借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奏响了绿富双赢的华章。
在广袤的森林之下,多种林下产业蓬勃兴起。例如,林下种植中药材,利用森林独特的生态环境,药材品质优良。同时,林下养殖也风生水起,家禽家畜在树林间自由觅食,既节省饲料成本,又提升了肉蛋品质。这些林下经济模式,一方面让森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了林农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真正达成绿富双赢的良好局面。
清晨,阳光穿过云层,洒向永泰县岭路乡长坑村的山林间,地上长满亭亭玉立、裙裾飘飘的“雪裙仙子”——竹荪。早上5点半至9点半,是竹荪采收的“黄金时间”,在茂密的山林间,工人们穿梭林间,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轻轻一拈,一朵朵竹荪随即被采摘下来。
“长坑村平均海拔达800米,当地林木资源丰富、气候温凉湿润,是发展林下竹荪种植的优势产区。”福州市源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竹荪项目负责人郑钦说,这批竹荪在5月初种植,因为基地所在海拔较高,竹荪生产周期也会比其他地方长,采摘期从7月中旬持续到9月,每天可采摘20公斤。
郑钦介绍,2022年以来,源岭公司在长坑村盘活60亩林地,采用林下模拟半野生化的生态方式,规模化种植竹荪。竹荪有着雪白色的圆柱状菌柄,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因此也被称为“雪裙仙子”。
在一朵朵竹荪洁白的“网裙”下,潜藏着山珍的激活密码。拿起竹荪细嗅,一股淡淡的菌香浑然天成。郑钦说,当前,人工栽培竹荪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需要搭建遮阳棚,而且竹荪不能连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而采用林下模拟半野生化的生态方式规模化种植竹荪,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搭建荫棚的劳动量、投入成本,也让竹荪香味更浓郁,营养价值更高。
采摘后的竹荪可以鲜食,但为了保存时间更久,还可加工成菌干,打包销售。“今年鲜品每斤售价大约59元,干品每斤约580元,因为10斤左右的鲜品才能烘出1斤干品。”郑钦说,项目目前已在长坑村落地2年,产品获得很多客户认可。同时,基地依托靠近云顶景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向文旅借力,不少游客也通过电话预定、现场采摘进行购买,供不应求。竹荪采收期间,每天有10多名附近村庄村民在基地务工,每人平均增收五六千元。
林下经济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是“两山论”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永泰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林下经济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户开展竹荪、赤松茸、金线莲、铁皮石斛等林下种植,着力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给群众拓宽增收途径,真正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使林下生“金”、绿富双赢。(记者 叶欣童 通讯员 叶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