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市场良莠不齐,闭店、“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遇到托育机构不退还剩余费用、拒不履行服务承诺等情况时,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期,仓山法院审结了一起托育机构服务合同纠纷案。
2021年11月9日,陈某、王某向某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司购买幼儿托育服务,通过陈某的账户向该公司支付50340元,约定的托育地点在A校区。2023年8月7日,某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微信告知陈某、王某,将关闭A校区,陈某、王某尚未消费的金额为8678元,该款项只能转为兴趣班使用,不能退款。陈某、王某向仓山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司退款。
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王某与某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司的服务合同,系各方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规定,合法有效。陈某、王某已履行缴款义务,但某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司关闭A校区,无法再按合同约定提供托育服务,构成根本违约。微信聊天记录可见双方已达成解除原合同的共识,现陈某、王某诉请退还剩余的托育费用8678元,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故判决某婴幼儿照护服务有限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陈某、王某返还8678元。
案例点睛
预付费模式在托育行业普遍存在,有的机构在闭店前甚至进行大规模促销售卖课包来诱导充值。建议家长按需购买课包,理性对待每一个缴费决定。当机构闭店时,家长可以与机构协商处理退费事宜,接受合理的转课方案或者补偿方案。若机构不能提供合理的方案,家长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以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当上述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整个过程中,建议保留合同、付款凭证、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以便维权使用。(记者 蓝秀楠 通讯员 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