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令人痛心的女孩被性侵事件中,医生成为了关键的发现者。这一情况引发了关于强制报告是否迟到的疑问。如果医生能够及时依据强制报告制度上报,或许女孩能更早得到保护与救助,正义也能更迅速地伸张。然而,可能存在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比如对伤情判断的延迟、医生自身对制度流程的理解偏差或者受到外部干扰等。无论如何,女孩遭受的伤害已经不可挽回,而强制报告制度本应成为防止此类伤害扩大、保障受害者权益的坚实防线,它是否按时发挥作用必须深入调查和反思。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施晶晶
编辑 | 向由
一位12岁女孩和一位女医生,引发了对一项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实效的关切。
12月12日,山东新泰一名医生求助博主报警,其所在医院妇产科出现了一位患有盆腔炎、感染HPV的女孩,她只有12岁,疑似遭受不法侵害。网传入院记录显示,女孩已有半年性生活史。此前6月,她曾因阴道炎就诊。
12月16日,新泰市政府通报回应:该女孩于2024年5月通过网络认识一名17岁男孩,并发展为男女朋友,之后发生性关系。目前已对李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已安排专家对女孩进行医治和心理疏导。
网上求助的博文
事件曝光后,人们为女医生的敏锐和勇敢点赞,但另一边,医院未能于半年前及早报警,以及医生转而求助网络才得以报告的细节,引发了对涉事医院未履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义务的质疑。
及时发现和制止隐秘角落的不法侵害,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便是4年前,成年人为保护孩子构筑的一道制度防线。
它规定了一项法定义务,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组织和从业者,在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时,如性侵、家暴、遗弃儿童、流浪乞讨、童工剥削等,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及时阻断伤害、保护孩子。
据最高检数据,2023年,通过强制报告制度发现3794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仅占总数的7.5%。尽管强制报告数量在2022年大幅增加,但未成年人检察厅厅长那艳芳曾披露,2022年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案件中,仍有近3000件应当报告但未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