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仁良,一位令人钦佩的志愿者。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他投身志愿服务,累计时长将近万小时。这近万小时背后,是无数次无私的奉献,他或许活跃在社区服务中,关爱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与陪伴;也许奔波于环保活动现场,为守护绿水青山挥洒汗水;又或者投身于文化传播的志愿服务,让更多人领略到文化的魅力。9年的坚持,他用近万小时的志愿服务书写着爱的篇章,成为众多人心中的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
环保志愿者守护“生态绿”
勾仁良:9年志愿服务近万小时
勾仁良。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环保志愿者勾仁良。
近日,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来到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探秘“垃圾的旅行”。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勾仁良耐心细致地教孩子们如何变废为宝,指导他们将空瓶子改造成多肉植物花盆。
9年来,勾仁良开展点对点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近1万小时,荣登2024年一季度“福州好人榜”。
刚进入福建师范大学不久,勾仁良就在学长的带领下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当时福州蓝山四季小区开始做“垃圾干湿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示范点”项目,居民将厨余垃圾发酵成有机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积分,积分可在“绿色爱心日”换取日用品、农产品和小盆栽等。
小区每两周一次的“绿色爱心日”,就是由勾仁良和同学在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带领下开展的。勾仁良说,他们鼓励居民将塑料瓶清理干净后参加“绿色银行”活动日,给居民设立账户,将塑料瓶换成积分,登记在“存折”里,用来兑换文具、小绿植等。
这一模式被他们带回了校园,“绿色银行”在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开张了,还走进了闽江学院、闽江师专等地。
大学毕业后,勾仁良加入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打造了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在他的提议下,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洪山镇人民政府环境办、福州市和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搭建了社区与高校志愿服务团队沟通交流协作的平台。这样一来,社区“点单”提出志愿服务需求,高校志愿团队结合自身专业,为社区输送相应的志愿服务项目。
在开展“生态文明进社区”等活动时,勾仁良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与环保相关的节日,举办垃圾分类科普培训,带动居民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和水平,助推福州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为福州市“无废城市”公益讲师、垃圾分类环保讲师,勾仁良还为学校、社区等提供垃圾分类、禁塑限塑、水环境保护等低碳环保培训课堂百余场,并开设环保小实验、环保科普、保护水资源、垃圾分类等专题课程,引导更多人加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记者 梁凯鸿/文 叶诚/摄)
下一篇:检察院携手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