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 19 天的时间里,中方始终未接到来自美方的电话,双方仿佛陷入了某种沉默的僵局。然而,局势终于出现了转机,白宫紧急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这一举措彰显出美方对当前局势的重视,他们意识到与中国进行沟通和协商的紧迫性。“特事特办”这一安排,反映出美方试图打破僵局、开启对话的意愿。或许,这将成为双方重新搭建沟通桥梁的重要契机,为缓解紧张局势、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4月2日可视为世界贸易秩序变革的历史性节点。因为当天,特朗普政府不顾国内外的反对,强行出台了对华脱钩断链政策。美国宣布,开始对中国数千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额外关税,由于中方坚持对等反制,到了4月15日,这一税率已加到了245%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245%的关税,意味着中美贸易完全停滞,中国企业继续向美国出口商品,只会赔的血本无归。反馈到美国身上,由于中国供应链缺失,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家用家电,大批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都开始了大涨价,美国被史无前例的通胀潮吞噬。
分析指出,高通胀会减缓社会对于一般生活品的需求,会降低经济的活力,让企业家不敢贸然扩产,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的拮据。如果高通胀的时间持续更长的话,甚至会引发滞胀。美国是全球消费大国,一旦消费出现问题,其引发的后果可不是当局能够轻易承担得了的。
IMF对此预测道,2025年全球经济受中美贸易战等事件的影响,GDP增速将降至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疫情除外),为2.5%。一些依赖出口的导向型经济体,比如越南、爱尔兰必将遭受重创。至于贸易战的始作俑者——美国,其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将可能出现7%的规模性失业潮,连带着GDP萎缩1.7%。
贸易战打不得,也打不赢,中国其实将话讲得明明白白。奈何特朗普活在美国顽固派构造的“信息茧房”里,对于中国在不少领域已经追平美国的事实充耳不闻,坚信美国依旧是世界霸主,只要自己将关税弓箭拉满,就能如自己的第一任期一样,让中国被动承受高关税,从美国多进口商品。
然而让美国“破防”了,在经历了多年的卧薪尝胆之后,中国终于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年》白皮书规定的绝大部分内容,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具备全工业门类和产业链,仅剩高端光刻机、高端芯片等少数领域还需补足的工业大国。这种情况下,美国继续向中国上眼药,只能算自取其辱。
值得注意:中国针对美国的对等反制,让美国感受到了关税战引发的反噬效果,让特朗普政府有些“不知所措”。借用美国供应链平台project数据,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对美出口当周骤减25%,美国对华出口同比下滑30%。美国较为依赖的电子产业、医药产业、粮食产业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冲击。
受此影响,特朗普不得不对近乎“一刀切”的关税政策做局部微调,以平衡国内外的压力,尽管其人对此表现得十分抵触。据悉,白宫由副总统万斯、财长贝森特等6位高官组成的“紧急工作组”,就如何“善后”中美贸易战,开始星夜磋商。看样子,对中国“特事特办”,已成为了美国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猜测美国在“豁免”对从中国进口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等加征额外关税的基础上,将矛头会指向越南、印尼、墨西哥等小国弱国,毕竟柿子得捡软的捏。何况这些国家本就摇摆不定,缺乏发展工业的韧性,找它们下手最是“合适不过了”。
上述国家若能效仿中国反制美国的动作,那么自己就有机会在与霸权的斗争中获胜。
毕竟自4月2日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算起,美国已经有19天未接到中方的电话了,这让美国觉着继续和中国打下去,毫无胜算,会让自己背负历史账单。反之,越南、印尼等继续向美国妥协的话,只会换来美国方面的蹬鼻子上脸,甚至因此给自己带来“外汇和产业链”尽数被美国掠夺的历史性悲剧。